129年前的永春秀才爱记账 记录清末读书人的悲喜

闽南网   2016-06-25 08:00

  闽南网6月25日讯  一本账本,藏着一个秀才的悲喜:寒窗十载,一心要考个秀才,在考试成绩出来前,心神不宁,不时跑去州衙打听;听闻考中后,又欢欣鼓舞,还要手忙脚乱地上上下下打点。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林联勇,最近淘得一本出自清末永春秀才的手抄账本,记载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账本封面(林联勇供图)

账本封面(林联勇供图)

账本记录同一批考中状元的名单

账本记录同一批考中状元的名单

  账本记录1887年永春25人考中秀才

  前天,林联勇介绍,整本账本共有38页,写有文字的共20页,已经有部分蛀损,封面上写着两行字,分别为“薄採其芹”和“光绪拾叁年岁次丁亥拾月吉日”。“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薄採其芹’语出《诗经》‘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世多用来指考中秀才。书页里所记的也是一些开支流水账,记数用的是中国古代常用的苏州码子,表示主人就借用‘薄採其芹’来说明这是他在考取秀才后记录的账本”。

  “我们一般看到的账本多是商号店家写的,读书人写的比较少见。”林联勇说,早前,他有见过私塾老师登记收取学生多少学费的账本,但这种秀才登记的账本倒是第一次见到。

  据介绍,手抄本有两页记录的是“同案名次”,其中“同案”是明清时期对同一年进学的秀才的称呼,共记了从第二名到第二十五名的姓名、字号、年龄、籍贯,没有记第一名。由此可以推测1887年永春25人考中秀才,而这本账本的主人是第一名。

  林联勇表示,手抄本出自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的一座古厝,经向原收藏者了解,账本的主人姓颜,但具体名字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中内文第三名“颜宽,广姪仁受”、第十二名“颜景泗,崑叔万玉”、第十七名“颜良谋,案姪青受”,均称“叔”或“姪”,可以印证主人姓颜信息。

  考中秀才后逢年过节要给老师送礼

  账本记载支出事项(一般记作“去银”),如“老师:旧年去银三元,新年去银四元,五月初六日去银二元,十二月廿二日去银五元,己年四月十九日去银十二元,庚年正月间去银四元,又六月间去银二元。”其中,“五月初六”是端午节后第二天,“十二月廿二日”是旧历年底。林联勇表示,从中看出,主人在中秀才后会在逢年过节给老师送一下礼,体现尊师重教。同时,送礼还包括给“提调”、“正堂”、“茶房”、“铺司”、“门吏”、“轿仪”、“买烟”等。

  “看来读书人也不好混。”林联勇在微信中调侃道。他说,封建时代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寒窗十载,一心要考个秀才,在考试成绩出来前,心神不宁,跑去州衙打听;考中秀才后,又欢欣鼓舞,还要手忙脚乱地上上下下去打点,可以说颜姓秀才的悲喜就藏在这账本里了。

  另外,林联勇指出,这本手抄本比较难得的是,它还记了“丙申年葭月朔日再渡南洋诸亲戚送礼名次”,可知此人至少两次去过南洋,光绪丙申年(1896年)是第二次,他详细记录了亲戚送的礼品,包括香饼、鸡蛋、冰糖、冬瓜、柿果、茶心、神粬、茶饼,还有漆篮,侧面反映了当时下南洋的风俗。(海都记者 李昌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石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到祥芝镇讲授专题党课
  • 安溪:扎实抓好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 福田乡: 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