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第二届峰尾古城文化节开幕 一个半岛私塾近50家

2013-09-25 08:15 来源:闽南网 0

屋子的建造者,是清代同治时进士刘培其,也出自迴澜 
屋子的建造者,是清代同治时进士刘培其,也出自迴澜书院

  闽南网9月25日讯 过了这周,国庆长假就来了,不妨到泉州泉港区峰尾镇,来一场书香之旅。9月30日至10月7日,第二届泉港区峰尾古城文化节将与大家见面。

  据不完全统计,自明代洪武年间起,峰尾古城内,曾有17人中过进士、举人、贡生,或成为“国子监太学生”、“国子监学正”等。

书香痕迹

古城处处是

  峰尾古城入口处广场,沿着左边的羊肠小道进去约200米,就是迴澜书院。典型的“皇宫起”建筑,如今有些破败,在一大堆建筑中并不显眼。唯有门楣上雕刻的“迴澜”二字,似乎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这座砖木结构的书院,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设大小天井;院墙内雕梁画栋,显示书香世家的底蕴,还因其是文武馆而闻名。

  其实,早在南宋期间,“书香半岛”就略显端倪。峰尾镇圭峰文化研究学者刘宗训介绍,最为典型的则是圭峰著名文人卢仁创办的家塾。其以教授“儒学”为主,其外孙蔡襄、蔡高与内孙卢瞻,三位姑表兄弟先后同登宋代进士榜。

  南宋时期,圭峰人刘镜作为朱熹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古城内讲授朱熹理学,从而促进了“庙学”、“书堂”、“祠堂文化”的勃兴与衍生,形成了遍布各村落的“传经堂”、“明经堂”、“钟德堂”、“懋德堂”、“文德堂”等分散的“私学”教育组织形式。

  刘宗训说,高峰期时,这些依托着祠堂内的私塾,多达四五十家。如今,散落在古城各处的祠堂还有30家左右,见证了当年的历史。

渔航船联

小巷藏独特文化

  根据记载,为抗御倭寇和海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建峰尾守御所,经历代加固拓建,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建成大环城。

  如今,峰尾古城仅存少许见证沧桑的古城基石,以及地标圭峰塔和“城内”、“城外”等诸地名,供后人回味。尽管如此,徜徉在古街古巷中,依然可以玩味到古建筑、名人古居的丝丝风貌,以及渔贾文化的连绵气息。

  说不定还能寻到“渔航船联”。峰尾镇政府相关人士介绍,渔航船联讲究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意境和谐、字词精炼、词性相同,就藏在古城内的各家门户上。整个文化节,都将有人在现场讲解。(本网记者 陈丽娟 谢杨 通讯员 肖咸强 尤惠艺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港获评“中国长寿之乡” 为泉州首例(图)
下一条:狂风夜袭泉港一房屋 瓦片被揭墙体开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