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泉港六旬男子开山辟路近20年 村民称他“现代愚公”

2013-09-18 07:58 来源:闽南网 0
昨晚,泉港区第三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模范人物颁奖晚会举行,表彰16名道德模范。他们,都是一群小人物,都有一颗赤诚善良的心,他们的事迹,在自己看来再平常不过,可在常人看来,却是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共同结合体。

  闽南网9月18日讯 为了一个承诺,82岁的连于妹,45年来尽心照顾邻居的智障儿(泉港82岁阿婆为一份承诺 照顾一名智障男子45年);“外来妹”林秀圭,当选村里的专职调解员后,每天出门调解,成为村里的“灭火器”;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村民组长赵子新当起“现代愚公”,花20年打通村里连接外界的两条道路……

  昨晚,泉港区第三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模范人物颁奖晚会举行,表彰16名道德模范。他们,都是一群小人物,都有一颗赤诚善良的心,他们的事迹,在自己看来再平常不过,可在常人看来,却是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共同结合体。

林秀圭在调解的路上
林秀圭在调解的路上

最耐心:

“外来妹”当调解员

被称纠纷“灭火器”

  在峰尾镇,人们时常能看见一个笑容可掬的中年妇女,骑着一辆半旧自行车,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走东家,访西家。

  她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为纠纷“灭火器”的林秀圭。

  林秀圭,南平浦城人,26年前嫁到峰尾,2006年6月,她以高票当选为诚峰村专职调解员。

  林秀圭每次出门,必定要带着一本调解记录本,常年使用,记录本纸张都有些泛黄。像这样的调解记录本,林秀圭已经攒了7本,每一本都是她的奔波历程,每次纠纷都详细记载着调解的缘由、解决办法和结果等,有的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

  “做调解工作,就要把自己融入当事人中间去,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当事人的尊敬和信任。”几年来,她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调整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在家里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进了家门,就必须讲峰尾口音的闽南话。

  也正由于调解工作突出,她先后获得各级优秀调解员称号,去年,峰尾镇还成立以她命名的“秀圭人民调解工作室”。今年,泉州市司法局发出全市司法系统向林秀圭学习的号召。面对荣誉,这位“外来妹”的回答简单而质朴:“我只是从内心喜欢这个工作,希望每户人家都过得平安、幸福。”

赵子新背后,就是他带领开辟的村道
赵子新背后,就是他带领开辟的村道

最坚持:“现代愚公”开山辟路近20年

  他的梦想,是将水泥路铺到村里每一家每一户的门前。

  他叫赵子新,涂岭镇寨后村9组组长。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子,常年的劳累,让赵子新看起来显老。68岁的他,带领乡亲开山辟路20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现代愚公”。面对这些荣誉称号,赵子新总是不好意思地摆摆手,称“算不上什么”。

  寨后村石梅里自然村与仙游县圆庄交界,是泉港西部山区最偏远的自然村。这个山沟里的小村庄,总人口不到200人,长期交通闭塞。以前,村民要到外头购买日用品,得先走一段不到半米宽的田埂路,趟过一条小溪,再爬到山上,在落差四五十米的密林中穿行一段;接着下山,再趟过一条小溪,走一段田埂路,然后趟过两条小溪……

  “不能再这样下去,为了下一代,一定要修路。”作为当时的村民小组长,赵子新下定决心。1993年,这个没有工资、不算“村官”的村民小组长,开始带着村民们开山炸石、填厕拆房、平坑搭桥……2年后,通往外乡的简易公路基本修成,也正是在路通的前夕,在取石铺路时,一块大石头滚下,砸断赵子新的右腿和锁骨,如今一到雨天,他的腿就酸疼。

  好不容易铺就的简易公路,在台风暴雨面前却是命运多舛,三毁三修。每一次,赵子新都带着村民修补路桥。再后来,他和村干部四处找部门“讨”资金。终于,2011年,石梅里村通往外界的两条路实现水泥硬化。(本网记者 陈丽娟 通讯员 肖咸强 庄国辉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港五旬妇女家中蹊跷死亡 案发时只被害人在家
下一条:泉港82岁阿婆为一份承诺 照顾一名智障男子45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