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跻身“中国长寿之乡” 泉州首个获此殊荣县
闽南网5月8日讯 如今,泉港区又多了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长寿之乡。
近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泉港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这是继宁德市柘荣县之后,我省第二个、泉州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根据最新统计,泉港区百岁寿星达39人,80岁以上老人有8186人,人均寿命达77.76岁。
泉港区为何能成为长寿乡?长寿又究竟有啥秘诀呢?昨天,记者走访了泉港区界山镇的界山村和河阳村,走近其中两位百岁老人的生活,试图揭开长寿乡的神秘面纱,寻找长寿的良方。
【解密长寿诀】
生态环境很重要 自身乐观不可缺
基因遗传、地理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是国际上公认的长寿四大关键因素,那泉港是否符合?
泉港区健康长寿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家参认为,泉港山海并存的生态环境是长寿的基础,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宜居;泉港濒海,丰富的海产品提供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比如海蛎和鱼虾等;同时,地瓜、米粥等是地地道道的绿色粮食,营养丰富。
泉港区健康长寿研究会会长肖全清说,除了良好的环境外,长寿的人一般都性情乐观、心态平衡。“很多疾病都和情绪有关,不良的情绪和心态,会使自己的免疫能力下降,而乐观豁达的性情和平和的心态,可以使大脑处于安乐的状态,提高免疫力。”
截至目前,泉港区百岁老人已达39人,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均预期寿命77.76岁,高出全国水平3岁;80岁以上老人达8186人,占总人口的2.13%,高于申报标准的1.8%。记者还从泉州市老龄委了解到,目前泉港区的百岁老人比例是全市最高的,其次依次为晋江、台商区、南安和惠安(并列)。
【说汝知影】
福建首个长寿乡:宁德市柘荣县
上个月,我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柘荣”正式授牌。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宁德市柘荣县人均预期寿命79.08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5岁,80岁以上老人3359人,占总人口的3.2%。
中国长寿之乡: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江苏省如皋市、山东省莱州市、浙江省永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等。
【长寿风采】
陈良利阿婆记忆力特别好,连孙女生日都记得
档案1
姓名:陈良利 性别:女 年龄:105岁
地址:泉港区界山镇界山村
村里的老姑妈爱走爱动爱漂亮
不远处,是连绵的青山和无垠的绿田,门外,一株百年木棉落红之后绽放绿意。这里,就是陈良利的家。
陈阿婆是界山村的最高寿,105岁的她除了腿脚不十分灵便之外,身体还很健康。老人思维活跃,记忆力特别好,连孙女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人还会自己洗衣服、洗碗呢!”69岁的陈泉顺是陈阿婆的二女婿,他说老人年轻时以种田为生,老了还是闲不住。
陈泉顺总结了丈母娘长寿的几点秘诀:“首先,环境很重要,这里山清水秀,空气特别好,很贴近大自然,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0多个。还有,老人爱走爱动,又乐于助人,别人有什么事都喜欢来找她帮忙,人家都叫她老姑妈;生活习惯也很重要,老人喜欢喝白开水,也很讲卫生,虽然没牙齿,但早上起床都要刷刷舌头……”
陈阿婆的二女儿柯海琴还透露一个秘密,“老人爱打扮,喜欢照镜子,有一次镜子坏了,她絮絮叨叨的,我们赶紧又给她买了一个!”
陈吓槌阿婆4年前摔伤了腿,但拄拐走路依然敏捷
档案2
姓名:陈吓槌 性别:女 年龄:102岁
地址:泉港区界山镇河阳村
爱古装剧、话仙开朗阿婆日子闲
4年前,陈吓槌阿婆摔伤了腿,但她拄着拐走路时,还是很敏捷。看到客人来,老人高兴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喝茶,喝茶!”
陈阿婆的头发梳得整齐又发亮,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矍铄。她的三儿子潘明顺70岁了,他说母亲每天都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梳头打扮,生活很有规律。
如今,陈阿婆的3个儿子轮流照顾她的生活。“她吃得很随便,我们吃什么她就跟着吃,平时都是吃地瓜粥、吃面的多,她还喜欢吃羊肉!”老潘说,对于吃,老人要求不高,就是每天都要吃点点心。麦片、面包,肚子一饿就要吃点。知道老人爱吃这些,儿孙们都会给老人送来。
平时,陈阿婆成天都呆在家里,偶尔看看古装剧,有时邻居的老人也会过来陪老人泡茶话仙,晚年生活过得既舒心又悠闲。(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张帆 吕波 通讯员 蔡永志 张成绩 王德金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