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厦大老教授回乡 在泉港建“泉州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2012-04-12 08:17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res01_attpic_brief

陈支平教授

  海都闽南网讯 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面积不大,人口2600多。但这里,昨日却挂起了泉州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的牌子,吸引了泉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泉州民宗局等文史界专家聚首。

  何也?原来,这是泉州首个民间研究基地,发起人陈支平教授,正是出生在东张村,是国家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厦大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陈支平从1997年进入厦大历史系学习、工作至今。这些年,陈教授一直热衷并专长于本土文化历史研究,著有《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福建宗教史》等。

  陈教授说,泉州文化底蕴深厚,他常和泉州文史界的朋友泡茶探讨,才想到该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将这群志同道合的人联系起来。而现在,年过六旬,陈教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座谈会上,泉州社科联主席吴少峰授予陈支平“泉州社科联特邀研究员”证书。吴少峰感叹,宋人朱熹口中“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传统,如今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泉州文化亟待重塑。

  “闽南文化,是带有某种世界性意义的区域文化,而泉州文化是其核心内涵之一。台湾甚至海外许多地区,都受到泉州文化的影响”,陈教授说,目前研究仍不够,“尤其是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蕴涵于民间,尚未被开发引导出来”。

  陈教授和朋友们设想,从今年起,每年正式出版一部泉州文化研究的成果集。“每位学者分一个题目,一个阶段后聚到一起,讨论研究,最后成书”。陈教授预想,长期坚持,10年之后,就能形成一个可观的成果汇编。

  “写书的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泉州”,泉州民宗局局长胡晓泉说,希望这能向所有人展示泉州的文化底蕴。(本网记者 郑慧雅 曾小琴 陈邵珣 黄谨 田米 谢向明 实习生 潘晓玲 通讯员 连双双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港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开建
下一条:泉港警方昨日公开强制解体265辆报废、拼装机动车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