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在创建生态城区中走前列
“去年,鲤城区饮用水和地表水达标率均为100%,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7.5%;区域环境噪声中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均达到噪声功能区二类区标准……”环境监测显示,鲤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宜居城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鲤城区在去年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全力打造现代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作为泉州市的中心城区,该区将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保宣传等工作顺利开展,力争在创建生态城区中走在全市前列,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宜居宜业环境。
产业转型助力节能减排
在蓝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房、清新无比的空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谁曾想到,这里原本是一家以生产树脂工艺品为主的高污染企业,给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今,这家高污染企业在鲤城区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顺利实现“华丽转身”,转型成为“零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
该区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现代产业体系。该区还坚持创新引领,强化高科技推动作用,加强环保重点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去年,该区先后召开各种形式的专题工作会议、协调会、汇报会15次,先后下发了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创模迎检工作文件27件。该区还根据“十二五”减排责任书,制订了《2011年度泉州市鲤城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二五”重点领域减排工作部门分工责任的通知》等一系列工作意见,确保新建项目环评率100%,全面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凝聚合力强化环保意识
“共享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未来”主题环保图片展、环保签名活动、“一十百千万”系列创模主题宣传活动、绿色创建活动……在鲤城区,围绕环境保护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各部门、街道、企业、学校、社区、群众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明显。
为促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鲤城区不断提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教育基地的创建水平。目前,该区拥有各级绿色社区42家,占比居全市第一;各级绿色学校46所,区级绿色教育基地1个。所有绿色社区、学校、绿色教育基地均设立环保宣传栏,宣传环保知识。所有绿色学校均开设环保课程,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普及率大于85%,环保教育开课率95%,“绿色、和谐、文明、平安”的校园环保氛围进一步形成。绿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
此外,该区还落实“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健全环保工作考核、问责和奖励制度,严肃查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各类评先创优中,坚决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加强排污费征收力度,转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调动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促进环保的自觉行为。
完善设施打造宜居城区
鲤城扎实推进工程减排,以减排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宜居城区的建设水平。去年,该区顺利完成总长6331米的仙岩路四期东西三路A段、池峰路二期的污水管网铺设;完成水沟巷等4条污水支管网的改造;打通了中山路、水关口节点污水截污管;组织开展江南新区污水管网清淤、疏通工程,努力提高污水收集率,3号污水泵站送仙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流量每日提高了5000多吨;加强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检查,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新上12家企业污水处理设施、5家企业废气处理设施,完成8家企业锅炉的改电、改LNG任务。
经过几年来的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江南新区污水主干网逐步完善。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6.7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该区将以主管道建设为中心,逐步提高新城区污水管网的覆盖率,对现有的管网进行全面的梳理,连通节点,疏浚阻塞,结合小街巷改造,有计划地推进老城区污水管道的雨污分离改造,确保今年安排的7条污水管道及沟渠建设、疏浚清淤工程按时按要求完成。
(林朝阳林正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