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店泛滥加盟商很受伤 管理不善危及品牌生存
奶茶业日渐淡出市区的报道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和讨论。昨日,业内资深人士朱先生等致电本报发表看法。他们认为,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一些知名的小型餐饮连锁机构采用加盟形式开办奶茶店,一来可赚取加盟费,二来借此提高品牌知名度。然而,这种形式看上去很美,但由于管理不善,危及品牌生存。
授权店泛滥加盟商很受伤
朱先生称,9年前,自己以2万元加盟费,在市区一学校附近开了家奶茶连锁店。筹备期间,总部指派了2名技术人员来店里指导。
开业期间,加盟店的生意着实不赖,但渐渐地总部与加盟店的联络少了。朱先生说,每次向总部进货,几乎很少能看到新研发的产品,而旧产品又比市面上销售的贵上两成。
朱先生将加盟店的失败归结于品牌授权商的战略目标有问题。“一些餐饮连锁机构之所以发展加盟商,并不是为了打响品牌,而是以收取加盟费、保证金,卖机器和原材料为首要目的。”
据介绍,这些连锁机构不控制区域内加盟商的数量,更不考虑加盟商的布点合理性。甚至在一个小区周边,就开了3家加盟店。
朱先生的观点也得到了多名业内人士的赞同。记者了解到,不少连锁机构口称“特许加盟”,实际上却是在卖机器设备,这也是目前特许加盟展会上屡见不鲜的现象。
部分加盟商擅自改配方
一方面,加盟制的泛滥使得加盟商失去了对品牌的信心,另一方面,部分加盟商的无序经营又反过来制约了品牌的发展。
“仅靠奶茶,再知名的连锁机构也失去了竞争力。”朱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生计,自己悄悄地改动了奶茶调制的配方,并做起了一些炸鸡翅、鸡米花、手抓饼等小零食销售,以图赢得更多消费者光临。
“这些小零食不在总部规定的产品范围内,一旦被发现,就要被没收保证金。”朱先生说,品牌的授权方要求加盟店只能销售其品牌旗下的产品,若加盟商擅自销售其他产品则视为违约。
然而,擅自增加菜色的方式并不能改善加盟店的命运。相反,奶茶店因走形变样而被迫关门。
融入本土可留住消费者
市区甜蜜小栈相关负责人胡小丽告诉记者,餐饮连锁机构往往以多点复制的形式发展加盟商。然而,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调整菜系,单纯复制原有标准,往往难以在当地存活。以奶茶为例,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差异很大,如广东、福建一带消费者喜好茶味较重的奶茶,而北方地区的消费者则偏好奶味较重的奶茶。这也是加盟商改配方的原因。
在连锁经营的背景下,如何既享受到连锁经营的好处,又能保持门店经营的特点,这是每一个连锁零售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餐饮巨头肯德基的做法或许能给予其他连锁机构一些启发。肯德基从店铺形式到产品内容,越来越趋向于营销本土化,其在保持招牌产品的基础上,将花式粥、油条融入菜单,寻求与各地文化背景和消费融合。
□本报记者陈云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