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互助走进新桥社区 两个小时义诊百位厝边
闽南网11月24日讯 上周五,海都互助会走进新桥社区。上午9点,摊子铺开,“名医义诊”桌牌前,已排起了队伍。活动两小时,两位义诊医生接诊了近百位厝边,忙坏了泉州中医院原副院长高天海和手疗师傅吕辉煌。
难怪结束时,厝边还不停地问:“时间太短了,你们啥时候还来呢?”
可不是,这短短两个小时,厝边们可享受的活动还真不少。现场免费足浴、免费理发、免费美食,还有专业锁匠演示劣质锁芯的安全漏洞,这都是海都便民服务队精心准备的。
下一站,海都互助会社区行将走进鲤中街道和平社区。您有什么疑问或需要,可致电海都热线通95060或在海都互助会微信平台上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哦。
【义诊】 75岁阿婆 带海都报从清濛赶来
“我是海都互助会的粉丝,上次还参加过互助会赠送闲置衣服的活动呢!”39岁的许女士在高医生桌前排了个位置。她说,自己是个特容易感动的人,前段时间看电影《亲爱的》,哭得稀里哗啦,吓到了旁人。其实,她更想说的是,自己常常失眠,不知该怎么办。高医生仔细了解情况后,告诉她有些神经衰弱,加上肝肾两虚,便开了安神中药方。
“吕医生啊,我这只脚蹲不下去,你帮我看看。”75岁的杨奶奶专程从清濛赶过来,手里还捏着前一天的海都报。吕师傅在她右腿膝盖按摸,“您这是半月板移位了。”杨奶奶似懂非懂,睁着眼睛看着医生诊治。吕师傅帮她治好后,她四处走动走动,发现腿的疼痛缓解了许多。
吕医生为厝边看腿疾
看见杨奶奶治疗效果不错,阿婆阿伯们更加热情地围了上来。一早上,几十位筋骨病痛的厝边,让吕师傅忙个不停。吕师傅说,自己曾住在新桥社区,许多厝边都认识,义诊时好多好久不见的阿姨认出了他,让他感到很亲切。下一场互助会现场,有空他还要去帮忙。
【剪发】 免费上门理发 厝边声声谢不停
“小伙子,我妈腿脚不好,能上门剪头发吗?”陈阿姨摸着刚剪完的头发,用试探的口吻问道。没想到,三木发艺理发师小潘师傅满口答应了。陈阿姨赶紧一路小跑回家。
陈阿姨的母亲曾阿婆,今年96岁。三年前,曾阿婆变得不爱走路,整天蜷缩在床上,由五个孩子轮流照顾。儿媳们也试着给她剪发,但每次剪得不好看,爱美的曾阿婆总是不满意,请个师傅上门剪,一次得20元。距离上次剪发,已过去大半年。阿婆从齐耳短发变成披肩长发。
听说有理发师上门剪发,住在附近的两个儿媳也赶过来,儿媳们异口同声要求剪成短发。临走时,她们连声道谢。“剪了1年头发,也没今天收到的谢谢多。”小潘师傅说。
那厢满满温情,这厢欢乐无限。“哇,这是什么米粉,好香啊。”龙岩小王师傅上下颠锅,米粉翻滚,飘出的香味勾来厝边,把米粉摊围得里外三层。小王师傅刚喊了声“好了”,七八双筷子齐下锅夹米粉,一位抢了满满一碗米粉的大叔传授经验,“夹米粉,要快准狠”。厝边们吃得还不过瘾,小王师傅连炒七八锅,一位大姐接过锅铲,一位阿姨帮忙切菜。
现场,新桥社区郭书记还向跃进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及临江街道所有计生特殊家庭发放就诊卡,持卡到卫生服务站也能享受免费挂号、免费就医、免费拿药等优惠措施。
【插曲】 看报看到老同学林友谊医生
“名医义诊”摊位前,一位50多岁模样的男子,在队伍里“探头探脑”,不停地往前面的医生处张望。终于轮到他时,高医生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想找林友谊医生,他在哪里?”
大家以为他也是慕名求诊的病人,抱歉地告诉他,林医生前一天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住院了,所以没法来义诊活动。让他每周二四六下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找他问诊。
“不不,我叫雷银针,我和林友谊医生是初中同学,几十年没见了。”原来,1976年,雷先生从部队退役后,在泉州和林医生匆匆聚过。后来,因为工作不顺,他变得自卑,和所有同学都不来往了。38年过去,直到看到海都报,他一眼认出老同学,“我们都老了,就想见个面聚一下”。
得知林医生住院,他担心地询问病情。海都记者给了他林医生的电话,走时,他连声说谢谢。(海都厝边记者 花蕾 张帆 彭思思 田米 文/图)
扫一扫,关注海都互助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