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吃口袋装牛角包“被酒驾” 原是食用酒精惹的祸

2014-10-26 10:11 来源:泉州晚报 0

  食用一些面包带来的误判,可以通过多次测试排除。

  日前,福州一男子吃牛角包被查出“酒驾”,经过解释和再次测试后才摆脱嫌疑。昨日,记者走访超市发现,部分袋装小面包、牛角包、华夫饼的外包装上标有“食用酒精”字样,食用后有的确实会出现酒精反映。

  在鲤城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记者当着民警的面,先食用了一个从面包店买来的牛角包,食用后对着吹气式酒精测试仪上面的连接管深吹了几口气,结果显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mg/100ml。随后,记者拆开一款从超市购买的袋装牛角包,食用后再次吹气测试,结果显示酒精含量为65mg/100ml,属于“酒驾”,两分钟后再次检测的数值变为0。

  记者随后拆开一款袋装小面包,其外包装也有“食用酒精”字样。连续食用2个后,测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5mg/100ml,也属于“酒驾”。一分钟后再次检测,数值变为0。

  市面上常见的袋装华夫饼,同样含有“食用酒精”,记者拆袋食用了两片华夫饼,检测后数值为0mg/100ml。最后,记者拿出在面包店买的现烤菠萝包,食用了1/3后再次测试,检测出的数值为10mg/100ml。

  为何都含有“食用酒精”,结果却不一样?对此,民警表示,可能是其中有的酒精含量较少,所以检测不出来,可见不是所有含有“食用酒精”的面包、糕点都会导致“被酒驾”。

  民警表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酒驾”,“酒驾”通常是以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依据。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被检测人如果食用了蛋黄派、藿香正气水等可能让检测仪出现“误判”的食物或药品,可以向交警提出再检测的要求,多次检测就可以排除“误判”的情况。此外,“醉驾”行为是以抽血检验结果为认定依据,驾车人即使食用多个含有“食用酒精”的面包,血检结果也不可能测出酒精,因此不用担心吃面包可能“被醉驾”。(泉州晚报记者王丽虹 文/图)

  链接:这些食物易“被酒驾”

  导致酒精测试仪误报的食品及药品,成分中大多含有酒精。

  如食物类:豆腐乳、佛跳墙、蛋黄派、提拉米苏、料酒、醉虾、啤酒鸭、酒心糖等。此外,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水果,如果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药类:藿香正气水、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等。

  含有乙醇的漱口水也是高危“酒驾”的生活用品之一;有些口气清新剂也含有酒精,要谨慎选择。 (丽虹)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区主次干道保洁经费由4元提至8元每平方米
下一条:福建扶贫小额信贷申领最高不超5万 农户每户可申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