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公安局披露诈骗分子伎俩 提醒市民多留心
针对不法分子布局、设套、挖坑一步步深入的作案手段,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陈宗庆接受专访时,披露了诈骗分子的伎俩。
布局阶段,不法分子“欲擒故纵”,他们先提醒受害者如今虚假信息诈骗多发,要求受害者先拨打114核实号码是否为警方号码。其实,嫌疑人使用了任意显号软件,将号码篡改为警方的号码,受害者便容易相信。
支招识别: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挂断电话后直接回拨,如果使用了改号软件将无法回拨成功,就算接通,也是拨打了真正的警方电话。只要说明情况,民警一定会告知这是诈骗电话。泉州警方提醒,民警绝不可能通过电话调查案情。
设套阶段,不法分子动了不少心思。首先,他们模拟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页,制作假网站,诱骗受害者前往点击打开。案例中,受害者点击时出现黑屏就是中了“木马”,嫌疑人可以远程操控受害者的电脑,实时掌握资金动向。不少人可能惊讶于为何通缉令中会出现受害者的照片,其实,所谓的民警在了解施女士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时,不法分子就通过“身份核实系统”查询受害者的具体信息。不法分子通过该系统就能查询到受害者的身份证图像,经过简单制作,将所谓的“通缉令”挂到网上,恐吓受害者。
支招识别:注意鉴别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官方网站,上网时出现意外情况如黑屏,应请教专业人士查明原因。遇到不明情况如莫名其妙被通缉应立即报警。
挖坑阶段,嫌疑人要求受害者新开户银行卡,并将所有资金转入该“安全账户”。此外,不法分子还会要求受害者办理密码器、U盾等,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便捷地盗取受害者银行卡的资金。该案例中,嫌疑人让受害者告知的数字其实是动态密码,掌握该密码,不法分子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转账。
支招识别: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从未设置所谓的安全账户,亦不可能通过电话进行资金清查。此外,施女士遭遇的庭外候审保证金、无犯罪保证金等名目也十分荒唐离奇。
陈宗庆表示,不法分子所做的准备可谓充足。在与受害者对话时,他们会套取对方的职业,并根据不同版本的脚本行骗。比如,如果得知对方是生意人,不法分子就会以偷税漏税等为原由恐吓对方;公职人员的话,则以受贿违纪等为借口进行清查;普通市民则称与贩毒、洗黑钱等有关联。针对不同人群,按对应的身份行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