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查出涉340万美元福建史上最大煤炭国际贸易欺诈案
闽南网4月16日讯 近日,泉州检验检疫局查出一起涉案值达340万美元的进口煤炭国际贸易欺诈案,涉案金额创下福建进口煤炭史上之最。目前,该案已经进入相关司法程序。
这批煤炭的申报重量为62980吨,货值377.88万美元。在对外方提供的装港检验报告审查中,泉州检验检疫局发现,这批货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空干基高位发热量等主要检测项目与合同严重不符,与装港检验报告更是相差悬殊。据测算,若按外方装港检验报告计价,企业至少损失达340.7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12.90万元。据了解,伪造、窜改检测报告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属于典型的国际贸易欺诈行为。
泉州检验检疫局提醒我国进口煤炭相关企业:进口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发货人;要派出专业人员到出口国监督检验和装运过程,严防商业机构伪造检验结果;货物到我国口岸后,必须严格按检验检疫要求办理检验,未经检验检疫不得投入使用。(通讯员 陈焕斌 海都记者 林淑芳)
相关报道:
6万余吨进口印尼煤炭造假 为福建省煤炭进口史最大国际贸易欺诈案
重达62980吨、货值377.88万美元的一批进口印尼煤炭,检验证书竟造假,发热量严重不符,结果昨日被泉州检验检疫局逮个正着。记者了解到,这是福建煤炭进口史上最大宗的国际贸易欺诈案,涉案金额高达340.79万美元。
发热量与检验报告不符
企业损失逾2000万元
据东南早报消息,昨日,泉州检验检疫局对杭州商泰服饰有限公司从印尼进口的一批煤炭进行检验时,发现该批煤炭发热量等主要检测项目与合同严重不符,与装港检验报告更是相差悬殊。
检测显示,这批煤炭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3831千卡/千克,比合同拒收值4850千卡/千克低1019千卡/千克,装港检验报告却显示为5247千卡/千克;空干基高位发热量检测结果为5539千卡/千克,比合同约定的拒收值5600千卡/千克低61千卡/千克,而装港检验报告显示高达5996千卡/千克。
据测算,若按外方装港检验报告计价,企业至少损失340.7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12.9万元。记者了解到,一般煤炭的发热量在4000到5000千卡/千克才符合发电需求,这批发热量有异的煤炭若进口,将对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泉州检验检疫局审查外方提供的装港检验报告发现,报告错漏百出,多处数值自相矛盾,涉嫌造假。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国际贸易欺诈行为,也是福建省煤炭进口历史上最大宗的国际贸易欺诈案。
已经与印尼商务部交涉
责任人被印尼警方控制
随后,泉州检验检疫局出具检验证书,协助企业对外索赔。同时,我国收货人杭州商泰服饰有限公司已通过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向印尼商务部交涉,责任人日前已经被印尼警方控制。
据了解,2013年泉州进口煤炭647.54万吨,主要包括动力煤、褐煤、炼焦煤、无烟煤等品种,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其中,印尼煤炭占全部进口量近九成。这些进口煤炭主要用于泉州企业生产,包括钢铁、火电等企业。
泉州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案件给我国进口煤炭企业敲响警钟,若未经风险分析,盲目采信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将有不可估量的隐患。
为此,泉州检验检疫局提醒我国相关进口煤炭企业应注意三点:一是进口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发货人;二是要派出专业人员到出口国监督检验和装运过程,严防商业性质的检验公司为争取检验市场,以遵循客户就是上帝的准则为借口,伪造检验结果;三是货物到我国口岸后,必须严格按检验检疫要求办理检验,未经检验检疫不得投入使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