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西街十个团圆故事年后与您分享 记录老街巷的变迁

2014-01-30 08:43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1月30日讯 古老建筑,狭长街道,经历时光的洗礼,西街愈发显出古朴珍贵的美。多少家庭从这里开枝散叶,这里又蕴藏着多少老泉州人的记忆。天地很大,我们走不出的是对家人的牵挂,哪怕离家再远,过年了都要回老宅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

  这是父母喜悦的忙碌,是游子安心的企盼。

  离开了一年的儿女回来了,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白发已悄悄爬上父母双鬓,只希望时光对他们再温柔一些。也许我们无法阻止时间老去,那就拍一张全家福吧,让快门定格住这个家的温暖时光。

  今天,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西街复兴·全家福”马年新春特别策划要暂时跟大家说再见了。春节期间,我们的摄影记者将走进西街的十个家庭,免费为您拍摄一张全家福,并联合“泉州巴黎婚纱摄影”机构免费冲洗放大,让您挂上厅堂。

  春节过后,我们还将推出“西街复兴·全家福”特刊,与您分享这十个家庭的幸福团圆,敬请期待。

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里,一双儿女都还是小孩子
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里,一双儿女都还是小孩子

60岁蒋秀端

家住孟衙巷

养育一儿一女三世同堂

  老西街的一砖一瓦,都默默凝刻着往昔的故事,只要还在那里生活着,就是在记录着历史。

  从城西环路的一条小巷子拐入,走进西街孟衙巷后田,繁忙的车水马龙立刻被朴实市井的生活味替代。有的人家在准备过年的食物,香气飘得满巷子都是,有的在贴春联,在门前挂上新一年的吉祥愿望。

  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这里从前是一大片田地。60岁的蒋秀端在这里住了30多年,她的故事也是孟衙巷的故事。

如今,小孙子都已经6岁了
如今,小孙子都已经6岁了

  蒋阿姨是23岁嫁到西街来的,当时住的是孟衙巷西门口的一栋老宅子,夫家的祖屋。老照片上,老房子的红砖墙壁透着浓浓的闽南味,门前还写着“向毛主席学习”的标语,那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那时的后田,还是一大片田地,城西环路旧水厂的排管从这里穿过,水淹田地是常有的事。有时下田干活,水都快漫到腰了。

  后来建设城西路,不少老房子被拆迁,许多人就在后田盖起了房子。蒋阿姨一家也是在那时候搬过来的。那时她的儿子才3岁,女儿还没出生,蒋阿姨还记得,当时全家所有的家当只有1口锅、1双筷子、几只碗和5把汤匙。

  在水田上建的石头房,地基也没打好,一下雨屋顶就滴滴答答地漏水。1995年,他们申请了房子重建,盖起了崭新的二层砖头房,2006年为了准备给儿子结婚,蒋阿姨家把房子又装修了一遍。现在,110多平方米的房子崭新干净,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不仅住得舒适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当年,蒋阿姨种过田,到企业打过工,还扫过大街,丈夫也是做着载客、运货的辛苦活,夫妻俩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儿子、女儿都成家立业了,能帮着分担家庭负担。

  儿子和女婿都在部队,节假日和周末才能回家团聚,平时蒋阿姨和媳妇、女儿,以及孙子外孙5人住在一起。小孙子现在6岁了,活泼好动,蒋阿姨做事时,他就在一旁蹦蹦跳跳的,给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增添了许多欢笑。

  如今,这古老的巷弄里的一砖一瓦,也将成为小孙子美好的童年记忆,蒋阿姨家的故事还在继续。(见习记者 彭思思 本网记者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圣湖小区周边将新增设25个路内停车泊位
下一条:泉州西街古厝贴联特红火 厝边喊你来西街看看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