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放式小区管理有难处 建议:聘请专业物业公司
保安撤离,无人管理的小区的大门形同虚设。
东街6号区和状元街是东街改造后形成的开放式小区,由于当时未配备物业管理,或者物业管理配备不合理,小区管理碰到了诸多难题。据了解,目前鲤城区的新门街、涂门街及城西环路都有类似的开放式小区。怎么管?有代表委员提出,开放式小区更需要专业的物业管理,且要预留“房屋维护金”。
东街6号区:
难以收费管理
小偷常“光顾”
“从1997年我们搬来时,就陆续听到有人家里被盗了。”东街6号区5幢的陈阿姨说。6幢的王先生介绍,他和邻居都经历过半夜防盗窗被剪断家中被盗的事件。为此,他们都在家里的客厅加装了伸缩铁门,并在各个房门后加装铁门闩。
“其实早在2007年,我们就在东街忠义巷的入口处装一个铁门,实行封闭式管理。”东门社区书记龚红兰介绍,当时,社区向每户收取管理费25元,聘请了3位保安管理小区。后来物价上涨,1000元工资很难请到保安。社区计划提高收费标准,但方案只得到约60%的业主同意。
“很多人不愿意交费,一来觉得社区只是请两个老人在门口看着,没出什么力。二来就是没有交费的习惯,认为我们这里也算不上小区,社区不是物业凭什么收费。”居民王先生说。因此,从去年1月1日起,该区再次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
状元街:
一幢楼两个管理单位
管道堵塞无法根治
近日,在状元街住了十余年的王阿姨想搬家了。“过去要忍受楼下酒吧的噪音,这几年又要忍受下水道的水时不时往上冒的状况。”王阿姨说,她说这几年来,她每年都要自己请人疏通下水道,她怀疑是地下主管堵了。
而在王阿姨楼下,一家关了四五年的酒吧的门缝处,有大量的脏水溢出。因为一直找不到店主,脏水已经从墙壁渗透到隔壁茶叶店里了。
“因为没有经费,我们只能清理局部的地下管道,但这治标不治本。”和平社区书记缪栋梁介绍。当初这一片改造后,一楼商户归某物业公司管理,二楼及以上住户才归社区管理。“但一幢楼是一个整体,尤其是地下管道的问题,这样分割管理不仅影响效率,而且主体不明确也会带来许多麻烦。”缪书记说。
代表委员建议:
物业管理社区监督
预留“房屋维护金”
对于开放式小区的管理难题,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
“很多居民把社区当成政府部门了,认为社区的工作就是免费为社区服务。其实社区只是群众的自治组织,并不享受政府的办公经费。”从事社区工作数十年的市人大代表康黎英说,居民首先要改变观念,即社区协调工作可以是无偿的,但日常管理、基础设施维护是需要钱的。
为此,她建议小区的物业管理还是应该给专业的物业公司,前提是每个物业公司在进驻小区之前,都应挂靠在社区名义之下。小区居民若有意见,可以反馈到社区,社区可以管理和监督物业。
市政协委员戴景胜也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快业主委员会的建设,让业委会监督物业的经费使用并协调矛盾。
市政协委员蔡长谋则建议,可以在场地上给予物业公司优惠,以免部分物业公司因盈利问题不愿管理。同时,政府在拆迁后应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房屋维护金”,供日后地下设施的大规模更新使用。(记者 陈玲红 吴嘉晓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