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专项整治拦车乞讨 提醒市民可拨打110举报
民警在泉州市区坪山路与泉秀街路口将乞讨者劝离,送往泉州救助站
闽南网1月3日讯 本月起,泉州市公安部门将专项整治“三拦”现象:在车流中拦车乞讨、拦车兜售物品、拦车散发宣传品。整治为期3个月。
昨日下午,记者跟随民警上街,在坪山路与津淮街路口、坪山路与泉秀街路口发现多名拦车乞讨者。经劝导,他们将被送往泉州救助站。
现场
一男一女 背着宝宝拦车乞讨
昨日下午4点多,在泉州坪山路与津淮街路口,泉州东海派出所民警发现一名背着女婴拦车乞讨的妇女,她姓潘,贵州人,32岁,女婴10个月大。
“我们没钱,也没房子,工作的话孩子没人带。”她说,刚到泉州不久,丈夫在老家,她背着孩子乞讨,每天能要到三四十块。记者跟她说,这样很危险,她摇摇头说,“不危险的”。女子随后被送往泉州救助站。
同一路口,记者还看见另一名男子,背上一名婴儿,手上还牵着一名男孩,在桥下乞讨。红灯亮起时,男子便走到车流中,向司机讨钱。见到民警,男子离开现场。
泉州暖和 4老人组团常来
在坪山路泉秀街路口,丰泽交巡警大队机动中队的民警,发现两名老人。一人守着泉秀街往坪山路方向的车流,一人守着反方向的车流,等红灯亮起时,就走到车队中乞讨。
其中一人自称姓徐,安徽人,73岁,两周前和另3名老乡来到泉州。老人说,他们4人都六七十岁,老家都是种地的,没什么收入。前年,他便和老乡过来讨过10天,连车费都没讨够。但泉州这里暖和,就算没要到什么钱,还是要过来。几个老乡就住在高架桥下,吃讨来的饭。
经民警劝导,老人打算找到另外3位同乡,一起到泉州救助站去。
司机多有反感 有人觉得可怜
记者在路口随机采访了多位司机,对于拦车乞讨的人员,多名司机表示不满。“特别讨厌那些拿鸡毛掸的,还有那些年轻人不去干活的。”说起拦车乞讨,司机李女士有些气愤:“不给他还一直敲窗户,很烦人。”市民颜先生认为:“车来车往的,要是撞到了,对双方都麻烦。”
不过,市民刘女士则认为,“要是有钱,他们也不会出来,老人家和带孩子的,其实也蛮可怜的。”
部门
整治已有两天 反弹现象频出
丰泽交巡警介绍,市区拦车乞讨多发路口为:坪山路津淮街口、刺桐路宝洲街口、刺桐路泉秀街口、少林路东湖街口。前两日,整治“三拦”专项行动已经开始,当下劝导有用,但各种“反弹”让民警为难。
东海派出所民警说,这些乞讨人员,在晚高峰、车流量大时,出现得最多。经劝导后,部分拦车乞讨人员会特意避开民警在岗亭时段,选择晚上10点后出没。
“有的乞讨者,不听劝告,装聋作哑。”丰泽交巡警大队的民警说,“有的是赶了又来,屡禁不止。”
警方希望市民不要助长违法行为
据悉,泉州市公安局决定从1月1日起至3月31日,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规范交通行为,倡导文明新风”专项行动。
首先,公安部门将结合日常勤务,加大路面巡查管控力度,加强对重点灯控路口和车流量较大道路的巡逻密度,及时制止“三拦”交通违法行为;其次,通过指挥中心监控视频,及时发现“三拦”人员穿梭车流行为,并立即通报给路面执勤民警,及时进行教育、劝离路口,对不听从劝导、当场无法处置的人员,由派出所进行前期处理后移送民政部门处理。
公安部门还希望市民能够共同参与,不助长这些违法行为。若是有发现这些“三拦”行为,也可拨打110举报。(本网记者 陈晓婷 吕波 通讯员 邱文峰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