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晋江陈埭一“面塑”师傅有绝活 作品几经乱真

2013-11-10 18:41 来源:晋江新闻网 1

  龙、虎、象、大闸蟹、葡萄……当记者来到晋江陈埭镇坊脚村林友清家中探访时,林老伯摆了一桌“饕餮盛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活灵活现的“生猛海鲜”和娇嫩欲滴的“蔬菜瓜果”竟全部是用面粉制作的。今年78岁的林友清凭着自己20多年来的钻研,使得“坊脚面塑”在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桌“美食”足以乱真

  “这是人家预订的,过几天要送到石狮去,祭祀要用。”此时,林老伯正聚精会神地一笔一笔地给这些小玩意儿上色。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一桌子的“好料”真是丰富极了,既有海味,也有水果,特别是那大螃蟹、大蟠桃,看了就让人直流口水。

  “这些都是用面粉和油混合捏成的,在表面调上广告漆,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林老伯指着桌上丰富的“菜料”说。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林老伯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涂上各种颜色,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林老伯说,除了美术功底外,很重要的是必须善于观察,每次要捏面塑之前,他都得到菜市场走一遭,将要捏的物品看仔细了,尤其是体形和颜色。

  螃蟹是林老伯的得意作品之一。他捏的螃蟹,就和菜市场的螃蟹没差别,放在那些活的螃蟹里面也是活灵活现的,因为它的眼睛在林老伯的巧手下显得炯炯有神。

  林老伯制作的海鲜、水果等面塑作品主要用作祭祖、佛生日时的供品,可谓栩栩如生,若是眼神不好的人,还真的会当真。

  “不想技艺就这么断了”

  小时候在街头巷尾见过面塑艺人,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林老伯说,当时驻足看了几眼,并不在意。而在50岁那年,林老伯看到有人捏面塑供祭祀用,但是捏得实在不像样,他深感遗憾,就自己鼓捣起来,没想到一捏成名,名声传了出去,越来越多人请他捏面塑。

  当记者问及林老伯是否有徒弟时,他深叹一口气说,没人要学,要学的话,多来看他做几天就会了。

  “其实做这个根本不难,关键就是要用心观察,要钻研,心灵才能手巧。”林老伯说,他经常到菜市场研究海鲜和蔬菜,要研究神兽则去庙里,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把每样东西的每个细节都印在脑海里,了然于胸,回家后,将看过的事物渐渐还原,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捏出来,一笔笔地上色。

  “只要有兴趣、略懂得美术的人,看我弄两三天肯定就能全部学会。”林老伯说,学这个最关键要有兴趣,看什么都有兴趣,都爱学一学,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心态,觉得别人会的我也要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做得更好,“希望有兴趣的人来跟我学习,我也不想这门技艺就这么断了。”(晋江新闻网记者 吴庆红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花桥宫后院塌陷”追踪 日前修复已完毕
下一条:泉秀街一迷彩服男子卖千年乌龟 却是鳄龟冒充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