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监测作揭秘:福建多地有温泉 泉州为何较少
这台机器昨日已钻至355米深
为进行“我国东部沿海核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全国三个地方开展深孔(600米深)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这三个深孔钻探点分别选址福建泉州、辽宁大连和山东海城。昨日,闽东南地质大队院内的深孔已钻至355米深,大约下月可达600米深度。为何选址泉州?它将发挥何作用?记者邀请地质专家进行了解读。□记者张晓明文/图
因地质构造特殊入选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在一个高约20米的半封闭作业平台里,伴随阵阵机械震动声,一根长12米、直径约8厘米的钻杆缓缓深入已经钻探了355米的深孔中。
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一段岩芯被抽取上来,技术人员将它们放入早已编写好顺序的塑料箱里,准备集中运送到北京进行综合检测。
为何选址泉州?闽东南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王仕彬介绍,中国地质科学院开展东部沿海核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研究初期,初定其中一个选址放在海峡西岸地区。经过闽东南地质大队与地科院协商争取选址泉州,泉州处在平潭-东山断裂及晋江-永安断裂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也正是这一特点吸引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关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丰成君博士表示,这次项目之所以选址泉州,主要考虑泉州地处两个断裂交汇处特殊的地质构造,选址泉州有助于调查断裂的活动特性,监测地壳的应力变化,为预测地震灾害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活动断裂常伴随着地温的异常变化,为何在福州、厦门有温泉,而在泉州则较少,这也将做一个专题研究。
将探究市区地热资源
“此项目为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丰博士告诉记者,600米深孔钻探完成后,将会在孔内安装精密的地应力监测仪器设备,与配套监测站相连接,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数据会通过网络传送到北京全国地应力监控中心。一旦发现有重大地质构造活动异常的前兆,监控中心将根据等级的不同,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不仅如此,这个项目也有助于探索市区的地热资源。据王仕彬介绍,福建沿海一带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如福州、厦门都有温泉分布。而泉州市区附近还没有发现地热资源,这次将地热作为城市地质调查的一个专题,期待能找到一些温泉的线索。
城市地质调查正实施
泉州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泉州市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面沉降、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此次,600米深地应力监测孔采集的数据不仅有利于开展我国东部沿海核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研究,也将作为我市城市地质调查的补充。
据悉,去年底,我市与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签订了泉州市地质调查合作协议,由闽东南地质大队承担泉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将在泉州城市开展综合地质调查,查明城市区域岩土体、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三维空间分布,查明城市规划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逐步建立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