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木偶剧团再获“文华奖” 揭秘成功背后的集体力量

2013-10-28 20:03 来源:泉州晚报 0

剧目的成功背后是集体的力量
剧目的成功背后是集体的力量

相隔十载

泉州木偶剧团再获“文华奖”背后

  昨日,报道了泉州市木偶剧团创排的提线木偶剧《赵氏孤儿》在第十四届“文华奖”角逐中荣获优秀剧目奖、集体表演奖和舞台美术奖等多项大奖。该团也成为本届“文华奖”中唯一获集体表演奖的剧团。据悉,一个剧团两次获得这项殊荣全国罕见。

  2004年9月,在第十一届“文华奖”上,泉州市木偶剧团凭借提线木偶剧《钦差大臣》的出色表现首获文华集体表演奖,时隔近十载该团再获此殊荣,受到全国木偶界的瞩目。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认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整体表演水平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肯定,这次获奖说明泉州木偶在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两方面都取得公认的成就。

相隔十载 再给木偶添惊喜

  “创排一部讽刺喜剧,还要再排一部悲剧。”2003年该团创排提线木偶剧《钦差大臣》时,王景贤就考虑要排一部悲剧,填补我国木偶戏这方面的空白。经过近10年的酝酿和等待,去年举全团之力开始创排提线木偶剧《赵氏孤儿》。

  “我们要试一试,看看自己的牙齿够不够硬。”王景贤说,泉州市木偶剧团作为全国木偶界具有示范作用的剧团,就应该勇担重任,啃一啃别人不敢啃的“硬骨头”。

  《赵氏孤儿》是我国最优秀的悲剧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随大流,特别是一个地方剧种更应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王景贤说,该剧创排以来进行了108场演出,深受观众喜爱,此次又在“文华奖”上大受瞩目,这再次说明只有坚持自己的艺术特色才有出路。

  “此剧的创排还跟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展现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的真功夫。”王景贤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团才有这个实力来创排这部大戏。

用心苦练 让“木偶人”听使唤

  该剧在演出过程中,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动作巧妙,剧中各个角色表演细腻逼真,特别是提线木偶可以做出抱婴儿、开药箱、拔剑、牵手、连续甩发等高难动作,让专家和观众叹为观止。

  “创排《赵氏孤儿》的路程,是我从艺35年来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考验。”该剧主角程婴表演者沈苏革说,他通过手上的丝丝细线千百遍地反复磨炼,注入自己对人物的体会和理解,把每一条提线当成自己的神经线的延伸,费尽心机地把一个没有表情变化的木头人催化出感人肺腑的情感来。

  为了演好这部提线木偶剧,泉州市木偶剧团几乎全团出动,通过A、B角确保每个角色成功塑造。沈苏革说,常言道:一心不可两用,可作为提线木偶操纵者却往往要“一心多用”,才能真正把木偶人演绎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境界。每一次排演总会有不同要求的表演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了解决“木偶人”不听使唤的问题,经常要利用休息时间把已经装扮好的“程婴”重新拆解,反反复复地尝试每一个部位的线位布置,直到满意为止……一切付出只为实现全团的一个梦想:为全国木偶界创排一部大型悲剧。

集体协作 木偶“神韵”缺一不可

  一个剧目的获奖,是集体的力量,舞美灯光木偶造型缺一不可。林志斌在该剧表现出色,获文华舞台美术(舞台设计)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赵氏孤儿》的编排过程中,是按照原著剧本的剧作思想,空间的规划安排,根据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场景变化来总体构思。剧中的一切构思都尊重原著,在原著的基础上用舞美的语言来烘托舞台气氛,推进剧情的前进。

  “《赵氏孤儿》的木偶造型和传统的不一样。”国家级非物质传承人林聪鹏承担整个剧目的木偶造型设计。在塑造木偶头的时候,除了对原著中人物性格的揣摩外,他还与导演、编剧和演员等进行深入讨论,最终确定的木偶形象兼具了传统的木偶形象和现实人物的形象,有着既传统又写实的特点。(记者 陈智勇 实习生 陈雅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开发区开展“百日攻坚”行动 落实目标任务
下一条:泉州银行公务卡公私兼顾 实惠“泉享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