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98岁阿婆徒手绘海量纹饰 曾绣金苍绣十八罗汉

2013-10-25 08:31 来源:闽南网 2

98岁的苏阿婆和她徒弟的刺绣作品
98岁的苏阿婆和她徒弟的刺绣作品

阿婆绘制的刺绣草图
阿婆绘制的刺绣草图

阿婆保存的用于刺绣的彩色线穗
阿婆保存的用于刺绣的彩色线穗

  闽南网10月25日讯 苏进治阿婆今年98岁高龄,她很可能是泉州年纪最长的在世金苍绣艺人了。随儿孙住进公寓后,阿婆已多年不“出山”。这两年,在晚辈的鼓励下,阿婆徒手将记忆中精美的各种金苍绣纹饰画了出来。您别看阿婆年长,操起笔来手不抖,画中神仙、瑞兽比例恰当。经联系,泉州市非遗博物馆和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都表示愿意收藏阿婆手绘作品作为资料档案。

金苍绣一生相伴不曾忘

  金苍绣以棉絮作垫料,然后用金线绣出凸起的花样。这是唐代使用的一种刺绣工艺,到了宋代,泉州海外交通发达,刺桐缎名闻中外,如今金苍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为仅有少数艺人保持着手工刺绣,产量很低。

  近百年来,泉州有名的绣庄有清朝的“得春堂”、“日春堂”。在他们之后有位柳姓艺人在现在的打锡街附近开设了“柳彩章绣铺”。大约距现在80年前,柳家在现在的涂门街一带购地建房后搬到那里营业。上世纪20年代,苏进治婆婆11岁时,来到了柳彩章绣铺学习金苍绣,后来就成了这家的媳妇,作为柳家的传承人继承了刺绣之法。

  后来泉州成立了工艺美术厂,苏进治就成为刺绣车间的主力。据说当时车间里数十名工人,大家绣好了人物之后,总要由苏进治来绣眉眼,只有她绣出来的人物面部才最灵动。

  随着年岁的增加,阿婆不再动手刺绣,而她的徒子、徒孙们逐渐成为泉州金苍绣的主力。在晚辈的鼓励下,前年开始,老人尝试将记忆中的绣品花纹徒手画出来,累计起来已有近百张,其中一部分送给了亲友们,手头还有数十张。

  在她的手绘作品中,涉及狮虎、花草、龙、福禄寿星等,造型灵动。

阿婆本人作品踪迹难寻

  让儿子刘和平很纠结的是,他一直在寻找母亲的手作。苏进治阿婆曾经向儿子提起过,新中国成立前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藻井上曾悬挂着绣有十八罗汉的金苍绣。或许是阿婆的心血之作,所以让老人念念不忘。遗憾的是多方寻找,也没有这幅绣品的下落。

  刘和平说母亲十几年来不再动手绣了,由于当年没什么收藏的意识,现在家里几乎没有剩下金苍绣作品。不过要看阿婆的作品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据说她的先生1995年在台湾台中去世时,阿婆独自绣了一条3米多长、半米宽的彩屏,上面绣着八仙图案,现在仍在台湾。

  听记者口述了苏进治阿婆手绘纹饰的事,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郑主任立即表示,金苍绣已被列入《泉州市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濒危品种技艺三年行动方案》项目之一。苏进治阿婆如果愿意捐赠手绘资料,联合社可以收集起来,作为资料传承下去。昨天泉州市非遗博物馆郭馆长也表示,有意收藏苏进治阿婆的手绘资料。(本网记者 吴月芳 吕波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天气明天气温最低15℃ 市民出行记得添衣
下一条:泉州东湖动物园蟒蛇和鳄鱼将冬眠 市民赏鳄得趁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