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加快水生态修复 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城
随着生态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让市民更快享受到“生态宜居幸福城”的美好生活,已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秉持着“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环境治理理念,泉州不仅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更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加快步伐,带给人们更加幸福宜居的生活。
流域整治 筑起“生态屏障”
再过一个月,永春县首个湿地公园将在吾峰镇建成。桃溪主要支流之一的霞陵溪源头就在这里。
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及霞陵溪的水质,今年该镇投资600万元,于吾中、吾西两村交界双流交汇处,建设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40亩,分入口景观园、湿地印象、阳光草坡、活水湾和水生杉园五个节点区,通过水上植被建构,提供多样的环境条件,分解消纳污染物,净化湿地水质,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公园建成后,市民将能亲身体会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
而这,仅仅是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2011年9月,永春县开启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大幕,在为下游百姓送上一泓清水的同时,也催生出一条河流生态绿色长廊,筑起泉州“生态屏障”。
大河清也需小河净,今年5月,一场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在我市各地展开。通过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关闭取缔“五小”和“三无”企业、河道清淤疏浚、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治理等一系列措施,首批21条参赛小流域将用一年时间交出水质改善“成绩单”。
多管齐下 守护“碧海银滩”
通过经年累月的近海治污,“蓝色腰带”绕泉州的胜景重现。
2010年至2012年,我市集中力量开展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投入近2亿元资金,编制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开展海岸带沙滩保护研究,组织实施一大批整治工程,多管齐下,令“最美海岸带”芳容再现。从今年起,集中整治工作结束,惠安县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加强了日常监管,精心呵护海岸带娇颜。
在滨海旅游区、海洋保护区、江河出海口、重点渔港和近海养殖区等生态敏感区,我市还设立了18个海漂垃圾整治示范点。在加强整治的同时,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对海域海洋生物种群的恢复和发展更是不遗余力。一个多月前,在惠安县崇武镇半月湾海边,100多万尾的黑鲷鱼苗被放流大海。而整个2013年,全市计划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00万元,放流鱼、虾、鲎苗种1亿尾。
更令人期待的是,青山湾和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业已启动。两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两个海湾的沙滩修复工程已完成工可、初设、施工图编制和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青山湾沙滩修复工程正在招投标,预计10月份开工,年底前竣工。届时,沙滩的滩间宽度将由现在的10米扩大到40米左右,沙滩形状将趋于稳定,更多市民将能举家到海边度假,畅享凭海临风、白浪逐沙的诗意生活。(记者 谢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