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连日位居文化大擂台榜首
闽南网9月19日讯 “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大擂台”评选活动依旧火爆,近千张的票数刷新了昨天的榜单。和前天相比,昨天的十大擂主之争榜单又有新变化。
除了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仍然以157票的高票数位居榜首外,其余的顺序稍有变动,依次为海丝遗址、蔡氏古民居、南音、佛教、拍胸舞、五祖拳、祭祖风俗、德化陶瓷、木偶戏。
“十大擂主”最终花落谁家,还没见分晓。接下来,本网将陆续推出宗教篇、音乐篇和海丝篇,为您溯源这些项目的历史以及对外传播和影响力,让您投票时多一分参考。
您心目中谁最能代表泉州文化符号,赶紧来投一票吧,您就有机会免费亲赴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感受3个“东亚文化之都”的不同文化内涵和风情。
【热点】江加走木偶头为何这么火?
连续两天的投票中,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成了最大的赢家,票数遥遥领先,比第二名海丝遗址多了106票。是什么原因,且听网友和部门专家说一说。
在不少评论中,网友们均指出,江加走木偶头是收藏的佳品,享誉海内外,比起南音、梨园戏等,可以拿在手上细细品味,更能拉近距离。
网友“IANA”是台湾人,他对江加走木偶头情有独钟。他本人对闽南文化也比较了解,虽然其他的闽南文化也很“赞”,但他仍青睐江加走木偶头,乃是其影响力所致。目前,台湾有很多收藏家收藏江加走木偶头,已经是一偶难求了。精湛的技艺,让他不得不大呼“很赞”!
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前不久,江加走木偶头刚被列入泉州市抢救保护三年行动范围。昨晚,行业主管部门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郑金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于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遥遥领先,也甚是高兴。
他说,网友们的选择,可能出于4种原因: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影响力;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历史比较悠久,属家传式,跟其他地区相比,有泉州的特色;许多木偶头雕刻的都是泉州民间的人物、形态,与泉州文化结合得比较紧密;技艺比较高超,做法独特,有单头、五头、六头等。
郑金尧说,目前,江加走木偶头在东南亚、台湾的销量比较多。在对外传播方面,分为两大形式:一是走旅游市场,作为工艺品出售;二是从收藏的价值来看,价格不菲。这也可能是它享誉国内外的一个重大原因。
【投票】
参与就有机会赴日韩当使者
登录闽南网的相关专题(http://m.mnw.cn/wenhua/dywhzd/),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
在擂台结束之际,我们将综合网友和专家的投票,评选出最后的“十大文化擂主”,并从所有参与投票和评论的网友中,抽出3名幸运读者,组成“民间文化使者团”,亲赴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
“东亚文化之都·醉美光明城”的文化擂台根据文化项目类别,分出十大文化主题词,寓意每一种类别都能百花齐放。
要完成投票,需先完成注册,输入您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用于后期获奖后的身份验证,个人隐私不会泄漏)。
这是一次光荣的使命,我们希望参与的网友是真正地了解并热爱着泉州的文化。因此,在投票时,也请您通过专题下面的评论框,或通过新浪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告诉我们您投票选择的理由,或者与之相关的评论。
抽奖预计在本月底进行,为了保证公平、公开、公正,我们将全程录下抽奖的全过程,供各界监督。
【声音】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网友:看了十大擂台之争的十个,我比较有具体印象的是南音、佛教、还有拍胸舞。首先说南音,忘记什么年纪了,自己和朋友跑去听了南音,朋友说,她小时候经常来听。今天上民俗学时,我也介绍了闽南的南音。至于佛教,几乎贯穿于闽南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的父母都很信佛。拍胸舞,我虽未曾亲眼看过,但一直觉得很具有闽南的特色。
泉州网友:我最喜欢泉州的老街巷,常在清晨或傍晚的某个时刻,穿行其间,或为怀旧,或为寻找,或什么目的也没有,只为了和它发生真实的触摸。爱上一座城,会有很多理由,但时间并不一致,有些人一眼就爱上它,舍不得离开;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然后留下;有些人则是在离开后,才想念。我选择了在这座城扎根。我喜欢老街巷的那红砖建筑,不高,喜气,如同生活在远去的宋元时期。(本网记者 陈丽娟)
十大擂主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