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爱心力量汇聚弄团小学 多个爱心项目同时开建

2013-09-04 08:10 来源:闽南网 2

孩子们走上一段很长的泥泞路送别记者一行
孩子们走上一段很长的泥泞路送别记者一行

  闽南网9月4日讯 看着全寨最漂亮的楼房,还有在建的供电设备、操场、厕所等,志愿者老潘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连日来,除了海峡都市报发起公益行动,帮助弄团小学盖一间不漏雨的教室外,还有许多泉州爱心力量汇聚弄团小学。而为了帮助弄团小学步入正轨,志愿者老潘打算利用自己的“爱心中转平台”,长期帮扶弄团小学。

  前日,记者离开弄团寨前,根据学校仍缺课桌椅等教学设施的情况,转交了第四笔爱心款1万元。至此,海峡都市报“走进贵州爱心助学”行动已转交5.5万爱心款,剩余爱心款仍将用于后期帮扶弄团小学。

回访

弄团多个爱心项目 在弄团开建

  连日来,除了本报发起的公益行动,帮助弄团小学盖一间不漏雨的教室外,泉州的民间爱心力量,也开始汇聚在弄团小学。

  泉州“真情在线”的爱心人士周大勇,将事先已运送至弄团寨内的太阳能发电机组组装成套,目前,机组竖竿灯座仍在固定中。周先生说,在灯座牢固后,他们将对灯组进行设置,以后弄团小学就可以通电了。

  同时,周先生还带来国家电网晋江供电公司的14428元爱心款,帮助弄团小学建设一间独立阅览室和一套乒乓球桌。

  目前,弄团小学新校内除了新教学楼外,还将旧教学楼改建为宿舍和厨房。另外,公共厕所、饮水池、水泥操场等项目也在建设中。

  据贺老师统计,学校原有二人旧长桌和长椅各16套,扣除破损无法使用的,仅有10张旧长桌和16条长椅可以勉强使用。根据现有教学楼的房屋设置,仍需要不少课桌椅、电脑等,加上志愿者、支教人员的休息配套,还需要添置床铺、写字桌以及生活用品。为此,本报记者转交了第四笔爱心款1万元,用于这批设施的购置,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爱心款。

专访

老潘将通过爱心平台 长期帮扶弄团

  在老潘的回忆中,他一直清晰地记得2011年12月,那时他第一次走进弄团寨。

  “老师通知学生,学生通知家长,整座山寨的人都跑光了。”老潘一直自嘲,自己长了一张像警察一样的脸,一进寨就吓人。

  在老潘的印象里,弄团寨贫穷到家,无论大人、小孩,几乎衣不蔽体,哪怕是他屡次带钱带物前来发放后,这种印象一直没有改变。“触动非常大,第一次进山就想给弄团建一所学校。”老潘回忆说。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老潘找过公益团队、爱心企业,也尝试求助各方媒体,直至今年5月找到本报记者后,为弄团建一间新校舍的方案终于敲定。

  回想这三个月来建校舍的经历,老潘评价为曲折。他解释,因为村民估测能力不足,规划的建设款远远不够,为了能把这所学校建起来,老潘看到,村民不仅自己想办法去请木匠师傅、切割机床,还家家户户出木头、出人力投入建设中。

  如今,看着全村最大、最漂亮的楼房,还有许许多多在建的工程,老潘终于露出了笑容。不过,他说“尚未大功告成”,后期如何将学校维持下去、规范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老潘打算,利用自己的“爱心中转平台”,长期帮扶弄团小学。

  为了将弄团小学的教学质量提高上去,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老潘打算开始募集合适的志愿者到弄团支教,这一点与贺老师不谋而合。

【爱心款使用明细】

  今年5月,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发起的“走进贵州爱心助学”六一特别策划活动,共为弄团小学筹集爱心款103937元,截至目前,已使用爱心款5.5万元。

  6月1日,使用首笔爱心款1万元,用于筹办木材,并租赁机器和聘请木匠帮工。

  6月30日,托志愿者老潘转交1万元建设款和5000元助教款。

  7月30日,托志愿者老潘转交2万元建设款,其中1万元用于指定建设学校的水泥操场。

  9月2日,记者回访弄团时,又送去爱心款1万元,用于添置教学设施。(本网特派贵州记者 史国亮 文/图)

相关阅读:第一集 :弄团,一个被遗忘的苗寨

     第二集 :助学日记:定八小学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下月起抓拍学车过程 无图片将不审核培训记录
下一条:泉州短途中巴霸站霸道揽客 民警现场开罚单(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