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东海11条路新命名 月内将设灯箱路牌
闽南网9月3日讯 北星街、紫竹路、泉海路……东海片区的11条道路有新名字啦!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获悉,东海片区道路命名的方案已正式通过市长办公会议。接下来,这些路名将以灯箱式路牌的形式,出现在东海片区的道路上。
“路牌的制作还要经过招投标。”泉州市丰泽区民政局黄股长介绍,招投标还需要一段时间,估计本月之内路牌能够上路。
道路命名有讲究
泉州市丰泽区民政局是这次命名工作的牵头者,据介绍,这次主要是对东海片区内经三路(规划名)等11条道路名称进行命名。
黄股长介绍,道路命名有讲究,需按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地名命名的规定。目前,泉州在道路命名方面,遵循东西向道路为街、南北向道路为路的原则。
另外,给道路取名一方面要方便群众、遵循风俗传统,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挖掘其历史文化意义。
名字添了文化味
这次命名,特意邀请了不少泉州的文史专家,给道路取个有文化味的名字。
11条道路命名可分为:受原有道路及其地理位置影响的“延续派”,如培英路;寓含祝福祥和之意的“寓意派”,如东宁路;更有储藏泉州千年历史信息的“历史派”,如泉南路等。
经十六路,被命名为“东安路”。“东安”为泉州最早建县的名称。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析侯官县地置东南县,县治在今南安丰州镇。辖今泉州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泉港区、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同安县、莆田市及漳州市部分地。
经十九路,被命名为“泉南路”。“泉南”为古代泉州之别称。唐无等禅师曾在九日山题刻“泉南佛国”,宋谢履《泉南歌》曰:“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元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云:“泉南有巨贾南蕃回回佛莲者……”明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泉州历史。取此名,可储藏泉州千年历史信息;而且与泉宁路、泉海路并列,组成以“泉”字冠头的地名群,便于辨记、称呼。
支十四路,被命名为“培英路”。泉州市区较早前成立两所男女学校,男校称“培元中学”并沿用至今,女校称“培英中学”,后发展为泉州幼师,即现在的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故名。(本网记者 苏碧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