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惹争议续 工序不同剪瓷雕龙变胖
开元寺天王殿也将维修,释道元称,屋顶的两条龙将完整保留下来
闽南网9月2日讯 临近尾声的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因外观装饰与原有存在差异,引起众多网友热议(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惹争议)。
此次质疑事件中,大殿屋脊上的“剪瓷雕龙”,是网友反映较强烈的问题。昨日,开元寺方丈释道元进一步解释,维修后的龙仍属于剪粘工艺,但工序和以往不同,如果届时经国家、省文物局验收无法通过,他们也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专家意见整改。
接下来,开元寺还将启动天王殿维修,泉州市文管部门和设计方对于文物保护,都将提出更严格的施工要求。释道元称,天王殿屋脊上的两条“剪瓷雕龙”,将会完整地保留下来。
【进展】
寺庙:屋脊上的龙,工序和以往不同
此次质疑事件中,剪瓷雕工艺是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
昨天,开元寺方丈释道元进一步解释,大殿屋脊上的龙其实也是剪粘工艺,但工序和以往不同。以前,工艺师傅直接将碗打碎后,碎片一片片用于剪粘龙鳞,工序较为复杂,但一个碗可使用的仅3成。目前,材料公司是直接制成龙鳞的碎片模板,后期再彩绘颜色。此前施工时,他们给施工单位的龙尺寸跟以前一样,但施工方未曾考虑到鳞片是后期贴的,维修后尽管龙的长度一样,但变“胖”了。
释道元称,为保证工程“修旧如旧”,他们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明确包工不包料,所有材料由寺庙自行准备。此次外观装饰,主要是施工单位出现问题。除了会先行将造型不符的白鸽换掉外,如果到时龙的造型经国家、省文物局验收无法通过,他们也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专家意见整改。
他同时提及,此次维修工程是由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同样有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前日因一时口误,把公司名称说错,在此也向泉州市古建筑工程公司深表歉意。
昨晚,对此次施工时出现的问题,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总予以确认,并表示问题已在整改中,接下来的施工中,他们将保证“修旧如旧”。
设计方:揭屋面维修,原有脊饰只好拆除
有网友提出,之所以此次外观装饰会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揭开屋面维修,从而出现改变原貌现状。就此,此次维修工程设计方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沈阳解释,此次大殿维修工程主要处理白蚁蛀蚀导致的部分檩件、板椽严重糟朽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屋面漏雨问题。因此,必须全部揭开屋面,也因此,瓦面上原有的脊饰不得不拆除。
沈阳说,这些脊饰也是前次维修所做,采用的是闽南地区的剪粘工艺,这些东西整体性较差,不易拆卸,又非民国以前物,因此,设计没有要求整体保留,而提出按传统工艺重做。具体施工中,则未按设计要求采用传统工艺重做,而使用批量生产的半成品,显得比较呆板,颜色又很艳,缺少传统的灵气,在开元寺维修中确实不该用,他会继续做劝说工作,让开元寺及施工方整改。
【表态】
设计方表示:网友关注十分有益
接下来,开元寺还将维修天王殿和甘露戒坛,有网友担心,大殿维修中的问题,会不会同样出现?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开元寺天王殿维修方案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接下来,文管部门和设计方对于文物保护,都将提出更严格的施工要求。
释道元表示,他将按照要求,把天王殿屋脊上的两条龙完整地保留下来。但他也指出,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维修中,甘露戒坛被破坏得较为严重,如甘露戒坛是目前全国唯一两处有二重檐的,但在上次大修中,二重檐整整比以前矮了70厘米,构件细节也均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此次他们向国家文物局报批的方案中,拟对此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复原。维修方案有望在11月获批,届时,从外观上而言,市民观感应该会比此次大雄宝殿维修工程变化更大。
沈阳说,网友对开元寺大殿维修的关注,十分有益。一方面可以宣传文物保护的一些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文物维修改进不足。开元寺下一步还要维修天王殿和戒坛,希望大殿中出现的问题能在下面的工程中改正或杜绝。(本网记者 陈丽娟 林继学 黄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