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惹争议

2013-09-01 08:12 来源:闽南网 4

 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前
▼▶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前后(上图为2008年所拍资料图)

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后释道元称,白鸽的造型不符,已重新制作
释道元称,白鸽的造型不符,已重新制作

释道元坚称屋脊的装饰采用剪瓷雕工艺,并欢迎市民在 
释道元坚称屋脊的装饰采用剪瓷雕工艺,并欢迎市民在完工后来查看

  闽南网9月1日讯 历经大半年的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已接近尾声,却激起网友热议。

  前晚及昨日上午,网友“@颍川陈”连续发微博,质疑大殿维修后犹如新盖,未按“修旧如旧”原则,一些重要装饰“变味”或不见,并抛出5大疑问。微博也引起网友热议,截至昨晚7时,已被转发1230多条。

  对于质疑,开元寺方丈释道元及维修工程设计方的负责人昨日均作出回应,承认此次维修施工确实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外观装饰上。目前,开元寺正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准备整改中。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则表态,开元寺维修工程将经过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层层把关,确保验收合格通过。

【缘起】

网友:开元寺维修后犹如新盖

  前晚,网友“@颍川陈”发微博称,自己当天游览开元寺,发现大殿已经翻修完毕,拍照时,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在他看来,古建维修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翻修犹如新盖,特别是垂脊上的石将军不见了,被抹成一片蓝,这让他很疑惑。

  昨日上午,“@颍川陈”再发微博,图文并茂地对新旧开元寺大雄宝殿外观进行对比,称除了石将军外,屋顶上原先工艺复杂的“剪瓷雕龙”,被换成整体烧制的“交趾陶龙”;“白鸽听经”的白鸽被全部换成新的,且规格和数量也有变化等,为此抛出5大疑问。

  这条微博引起网友热议,截至昨晚7时,已经被转发1230多条,网友们呼吁,泉州市相关部门要介入调查。

  昨日,记者来到开元寺,维修后的大雄宝殿外观焕然一新,大殿上方的“桑莲法界”匾额也重新刷漆,大殿屋顶上,每条边脊上各有8只白鸽,每只鸽子都是张开翅膀,准备起飞的模样,而屋脊上两边原先放置石将军的位置,只剩一块蓝色的板。不过,大殿内,上方的飞天文物依然保留在原位。

【回应】

外观装饰存在问题,准备整改

  开元寺方丈释道元称,按照“8年小修,20年大修”的古建筑维护要求,上一次开元寺大殿的大修是1985年左右,已经过去28年,大殿的很多房屋构建都已老旧,因此需要一次大修。对于网友的质疑和5大疑问,释道元和此次维修工程设计方的负责人均作出回应,称此次维修施工确实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外观装饰上。目前,开元寺正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准备整改中。

  维修方案可否公布?

  此次开元寺大殿维修请的是什么公司,是否具有维修资质?这是网友“@颍川陈”提出的第一个疑问。

  释道元称,此次维修是由泉州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负责,该公司有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采访中,他也承认维修施工中存在问题,但记者提出要看维修方案时,他并没同意。

  此次维修工程设计方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沈阳称,根据此前维修方案,此次维修大雄宝殿的重点,将以治理和防治白蚁病害、维修屋面渗漏造成的损坏为主,修缮时将对屋面进行揭瓦。另外,还将对部分受损的墙体、室内外石构件、木构件等进行修缮。

  7月底,沈阳曾到场查看过,在他看来,大殿主要维修内容基本满足设计方案,但屋面上的装饰改变较大,这也是网友反应较为强烈的,他们也觉得效果不太理想。针对外观存在的两大问题,他们已要求开元寺整改:一是白鸽造型和原来的不一样,要重新定制;二是屋脊上的装饰未完全采用传统剪瓷雕工艺,使用装配式半成品。

  原白鸽和石将军哪去了?

  释道元说,现在,大殿的维修工程还没完工,不少构件还在完善之中,屋顶上的石将军会装上,并不是网友所说的省事了事。同时,为了修旧如旧,针对漏水的屋顶,他们还将采用传统的糖水灰修缮,确保屋顶不再漏水。

  至于白鸽,网友“@颍川陈”称,原先的造型是立式的,现在变成展翅欲飞,且据说原来数量是24只,但现在变成72只,而且都换成新的。

  释道元称,白鸽的数量一直是72只,不过,此前有文物专家提出造型跟尺寸不对,寺里便要求工程公司另行制作,目前已经按照原来的模样定制一批,之后会进行更换。对于网友的“原石鸽失踪”一说,他表示,寺庙原有的白鸽就是用水泥制作而成,历经多年风雨,早已破败不堪,且在上次重修中已更换为陶制,因此不存在网友所认为的破坏一说。

  “剪瓷雕龙”被换了?

  网友“@颍川陈”在微博中还质疑,维修后的“桑莲法界”匾额疑似复制品,并询问“山门的梵王和密迹金刚,甘露戒坛的佛像由泥塑换成玻璃钢”一说是否是谣言。对此,释道元说,牌匾因老旧掉漆,所以这次重新油漆,并称网上传的“佛像由泥塑换成玻璃钢”纯属谣言,“开元寺的佛像是采用脱胎漆制作而成,这种脱胎漆能防潮、防脱落,脱胎漆是福建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先用一种麻布上一层漆,总共14层才算完工,质量可以保证百年”。

  至于屋脊上的装饰,除了沈阳所称的问题,泉州市文管部门相关人士也提出,维修后,屋脊上的龙不属于剪瓷雕工艺。

  不过,释道元予以否认,称维修中采用的就是传统的剪瓷雕工艺,“我们拿着大殿原来的照片,让工人一定要修得一样,验收时如果不同,到时还要叫工人来重修”,最后,他还说,工程结束后大家自然就能了解真相,他欢迎到时市民能到开元寺“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就能知道真相”。

【设计方】

上次重修不规范

部分进行更正

  在作出回应的同时,沈阳也指出,网友对开元寺也存在一定的误解。

  在民国以后,开元寺早已经过几次重修,目前主体结构是明清的,是绝对的文物,但瓦面、门窗、油饰等在几次大修中曾重做过,改变较大。

  开元寺上次重修,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对文物保护不是很规范,维修并没有向国家文物部门报批,尽管也请了工程队,但设计方案较为简单,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现错误。此次维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他们还对上次维修中一些对文物有明显影响的做法进行更改,比如将屋背上很厚的泥背去掉,恢复传统的暗厝做法;维修前的屋面,瓦面做法有很多不合闽南建筑做法,此次同样做了更正。

  沈阳指出,匾的斑驳也是前次所做,油漆严重脱落,此次重刷主要是为了保护木材。而且,目前旧工艺和材料难寻,也是文保单位“修旧如旧”的阻碍,特别是剪瓷雕等特殊工艺,因为多重原因不能严格保持,面临失传,严重影响保护质量,是闽粤地区建筑维修的大问题。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称,开元寺大雄宝殿维修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按照审批方案,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网友所反映的问题,有助于文物部门日常监管。届时,国家、省文物局也将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如果未能达到要求,就无法验收通过,相关部门将督促其整改。(本网记者 陈丽娟 林继学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过路女子苦劝跳桥男1小时 男子最终被劝下
下一条:1米长蛇钻入轿车底盘追踪 黄酒加雄黄引出长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