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兴起网购生鲜风 高温催热懒人经济
闽南网8月2日讯 坐在空调房里,点击鼠标在网上下单,就有人将新鲜的上海青、鲈鱼送上门。六七月以来的高温酷暑,催热了懒人经济,“网购生鲜”这一新兴行业也随之兴起。
目前在泉州,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形式搭建的生鲜销售平台至少有5家,甚至形成了一个包含原料种植、配送和营销的小型产业链,从蔬菜、水果到海鲜、甜点应有尽有,俨然“在线生鲜超市”。这些平台的配送范围大多集中在泉州市区、晋江、石狮等,也有漳州平和、天津等地的顾客下单,每天的营业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泉州现多个网售生鲜平台
每天早上8点多,45岁的老蔡都会准时打开电脑,登录微博账号@尚好海鲜—泉州,发布当天的菜单。“钓笔香(35)、钓塔西(33)、钓拉轮鱼(32)、野生石斑鱼(35)……”产品名称后的括号里是单价,还附带几张海鲜图片。接下来,老蔡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单,客户通过微博转发、评论和私信下单,员工们挑鱼、称重并与客户约定送货时间,然后由派送员送货上门。送货范围不止泉州市区、晋江、石狮,就连天津、漳州平和都有人下单。
泉州的网售生鲜平台不止老蔡一家,只要你愿意,一日三餐至饭后甜点、水果,都可以在网上搞定。你可以关注@慢山庄,预订蔬菜;也可以@卖男孩的小水果订购饭后水果;还可以联系@石狮卖鱼潘,他可是泉州网售海鲜的鼻祖。买齐上述产品不用出门,因为这些都是通过网络下单、送货上门的“网购生鲜”,支持货到付款。
最近天热,不想出门买菜的人多了,包括老蔡在内的众多经营者都非常忙碌。在泉州市区,作为泉州市区最大的网售海鲜商家,@尚好海鲜—泉州高峰期单日的订单量能达到8000~10000元;卖蔬菜的@慢山庄销售额则日均超万元。
白领和主妇是消费主力
“2条赤棕,1斤跳跳鱼,中午自提。”小吴在泉州市区一家保险公司上班,转发完这条微博,她当天的午餐就基本搞定了。“我的客户主要是白领和家庭主妇。白领通常上班订好,下班自取。”老蔡和记者正聊着,一个身着职业装的女白领就进店取货,恰好被摄影记者拍个正着。
喜欢玩微博、微信的年轻白领,以及被小孩绊住的妈妈,成为网购生鲜的主力客户。“80%以上都是‘妈妈型’的家庭主妇。”@石狮卖鱼潘的老板攀攀说,这些妈妈带小孩很忙,而网购生鲜的一大优势就是送货上门,能省去很多购物时间。
“喜欢买我们菜的,大多数是白领、公务员和生意人。”@慢山庄的运营者吴志超说,他们销售的是无公害蔬菜,摊上运输成本,每斤售价约8元,比普通蔬菜贵,因此针对的都是高端客户。@慢山庄采取会员制,现在有接近200名会员,每周送一次菜。
“有个白领客户,为了方便下单,专门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老蔡说,也有家庭主妇,早上8点起来下单,然后继续睡。
业内认为“保鲜”是关键
无需挑选、送货上门,这样看似方便轻松的买菜方式,其实也隐藏着一些麻烦。
“我对比了网上销售的一些进口水果,其实不一定更便宜。”泉州市果品协会会长许维健认为,网购生鲜的最大优势是送货上门,但是跟上网买衣服不一样,生鲜产品要求“新鲜”,比如买水果,在实体店消费者还能亲自挑选,但是网购很难挑出毛病,因此收货时更要检查清楚。
“在网上卖生鲜,最重要的就是得新鲜。”@卖男孩的小水果运营者小周说,有一次给客户送一箱樱桃,出发前检查还好好的,可能是运输过程中被挤压,客户收到后不久,发现一半樱桃都烂了。接到投诉,他第二天上门全额退货。卖菜的吴志超在配送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后来他通过改进包装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保存好聊天记录,维权时更加有利。”小周提醒说,收到产品时,消费者应该第一时间就拍照,尽量不要过夜或隔了一段时间才去检查,否则讲不清楚。
未来想做成网上生鲜超市
虽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泉州网购生鲜平台的运营者们都信心满满。
除了卖海鲜,老蔡也开始在微博上推销蔬菜;吴志超的卖菜平台也初具规模,现在已开始卖鸡蛋;攀攀从卖野生海鲜起家,1个月前也卖起了进口水果。“我们现在正在洛江洽谈一块地种菜。”老蔡正在洽谈海鲜超市实体店,他说,希望依托生鲜网销平台,销售更多种类的产品。
目前,吴志超已经搭建了种植、物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未来,他还希望增加更多品类,比如肉类、水库鱼等。攀攀的想法则更简单,除了进口水果和海鲜,他打算销售当地的农家蔬菜,暂时增加一个品类。
□他山之石
深圳出现小区“保温箱”
目前,生鲜商品主要有水果、蔬菜、肉品、水产、干货。在深圳,一种把蔬菜生鲜像报刊信箱一样存放在小区,还对生鲜附带低温保鲜功能的配送新模式出现,希望能够真正解决生鲜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受到邮政信箱的启示,“都市菜篮”决定采用在小区居民楼下放置“保温箱”的方式,用特制的保温菜箱加冰晶,为蔬果保鲜。工作人员会提前将冰晶放入箱中,冰晶能保持箱内冰凉3至4个小时,这个时候,保温箱就相当于一个小型冰箱。(本网记者 林淑芳 谢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