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刣狮被列为省级非遗 两大师未收徒恐失传技艺

2013-08-02 07:42 来源:闽南网 1

颜老伯制作的各种各样狮头
颜老伯制作的各种各样狮头

颜老伯展示最有名的青面白眉狮头
颜老伯展示最有名的青面白眉狮头

  闽南网8月2日讯 传统民俗活动和庆典中,通常都有武狮助兴。你知道这精美的狮头是怎么制作的吗?

  泉州刣狮又称“武狮”、“弄狮”或“打狮”,保存了少林五祖拳的技艺,同时融合民间舞蹈,颇具特色,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泉州市文广新局社文非遗科摸底,泉州能制作精致手工狮头的,恐怕只有两位老人。他们堪称大师,但都是“半路出家”,不断改进工艺,才制作出传统的南、北狮狮头。

威武刣狮 辨色识武艺

  狮队武艺强不强,看狮头的颜色就知道了。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叫作“青狮白眉毛,要刣任你来”。

  根据狮队武艺高低,狮头被染成“乌狮”、“青狮”和“青狮白眉毛”,以白眉绿狮头代表武艺高超。青狮白眉毛武狮队骁勇善战,会主动挑战其他狮队,一旦败下阵来,就要去除白眉。

  安溪、永春、德化的狮头形状比较相似,用药水煮过的黄牛皮绷起一面圆形大筛子,塑成狮头状,涂以桐油,晒干制成。这样的狮头俗称“簸箕狮”,坚固耐用。狮皮则用麻布染成黑色或棕色,辅以彩绒作狮毛,丝麻做狮尾。

  晋江的大浯塘狮头,由丝布和猪血在模具成型后上漆而成。狮皮是用蚊帐布染色做成,狮尾用马尾巴晾干。鲤城、石狮卢厝、南安水头、晋江安海等地则用竹皮、铅线、丝绒、麻布等物扎成大狮头。

  传统狮头的制作工艺麻烦,现在已难以寻觅制作者。在永春和晋江,各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还能形象地还原传统狮头的面貌。永春的师傅主要制作南狮头,舞动起来轻巧;晋江的师傅主要制作北狮头,更立体更形象。

化肥厂师傅 自学成大师

  南狮头的制作者,是家住永春石鼓镇桃星村的是颜天水。

  69岁的颜天水说,这一技艺并非家中祖传,他年轻时听永春大羽村的白鹤拳师抱怨狮头无人能制,便有心要研究一下。当时,他在永春一家化肥厂的设备科工作,有机会和各种化学原料接触,所以就尝试制作狮头。1985年,颜天水制作出第一个狮头。之后,不断改进原料配比和狮头造型,如今作品甚至卖到漳州、广州等地。

  颜天水演示了制作手艺。制作狮头的模具是用竹篾编成的,制作前,用环氧树脂等十几种化学配料加热,糊在模具上。等其自然风干后,再用疏和密的无碱玻璃布交替贴在狮头模具上,共贴8层玻璃布。晒干后,脱去模具,再漆上一层黑色颜料。

  最后是打磨外观,上黄色漆、磨平,使狮头表面光滑,并为狮头画上阴阳鱼和“王”字。天气好时,整个制作流程也要一两周时间。

老人年纪大 都没带徒弟

  67岁的陈启吞家住晋江安海石狮巷,是北狮头的制作者。

  他的儿子陈志伟从小喜欢习武,后来到了漳州少体校学习,回到安海后组建了狮队,四处演出。为帮儿子发展狮队,上世纪90年代,陈启吞研究起狮头制作技艺,如今作品也远销澳门、台湾,甚至泰国等地。

  陈启吞制作狮头的办法有所不同。先是用竹篾扎成狮头的形状,粘上两层蚊帐布和白棉布,用不锈钢珠作狮眼。

  两位师傅都说,扎制狮头的形状最为复杂,耗费时间长,一个狮头售价约千元,利润也不高。

  如今,两位老人年纪都逐渐大了,视力不佳,很难再长期做下去。让人担心的是,两人都没有带徒弟,他们传承并开发的这一项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百万记者 吴月芳 田米 实习生 林永攀 钟真真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今明两天或有明显降雨 缓解炎热天气
下一条:泉州公安自主研发2700部记录仪 全程追踪执法过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