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心市区主干道晚10:30后 灯控启动夜间模式
近日,有网友反映,中心市区部分路口右转要受红绿灯控制,影响路口车辆通过率。昨日,市交巡警部门表示,对于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率不高的个别路口,他们将及时调整右转灯控管制时间;同时,中心市区主干道22时30分后实行夜间模式、学校周边实行暑假模式,顺畅市区交通。
市民:刺桐路右转车辆排长龙
黄先生介绍,自己有着多年的驾龄,平日里使用车辆的机会较多。此前,我市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调整,近期也在中心市区涂门街、津淮街设置了右转专用车道,充分利用了路权,但令他不解的是,市区刺桐路在改造后通行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在与其他道路相交的路口,右转车辆还是要受灯控管制,车辆往往排起长龙。
特别是在刺桐路右转324国道的路口,往洛江、惠安等出境的车流量大,右转灯控时间又较长,高峰时,车阵长龙从路口一直排到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门口。他希望交巡警部门能够综合考虑整条刺桐路的红绿灯灯控设置问题。
部门:方便行人通过适时管控
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市交巡警部门设施大队的蔡警官。他说,刺桐路改造后,他们对整条路的灯控进行了多次调试。此前主要路口右转都是不受控的,但在综合市民反映和实地观察后,他们发现,刺桐路改造后,通行条件便利,车速相对较快,许多车辆在经过人行横道时往往没有注意减速慢行,行人非机动车过马路时往往提心吊胆。虽然年初公安部新规对于车不让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但在真正执行上存在取证难的问题。
蔡警官介绍,为了保证行人与非机动车在通过马路时有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他们对信号灯进行优化,即当两侧人行信号灯为绿色时,右转才受控,其余时间长绿。对于黄先生说的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率不高的个别路口,他们将及时调整右转灯控的管制时间,体现右转优先的便利。
措施:夜间模式缩短等候时间
记者了解到,我市主干道的交通信号灯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市交巡警支队会定期派出人员进行测算优化。车辆在刺桐路上如果按40公里/时的车速通过第一个绿灯,接下去也将迎来一路绿灯,通行便利;在上下班高峰期时,市区一些车流量较大的路口,民警会根据现场交通流量手动调整红绿灯的时长;东海片区交通干道车流量较少时,该片区交通信号灯改为黄闪,司机在路口确认安全后即可通过。
市区主要交通要道,在晚上10时30分以后将启用“夜间模式”,交通信号灯的转频率比白天更快,等候时间大大缩短;暑期放假期间,学校周边交通要道接送学生家长车辆减少,附近的交通信号灯时间也相应地进行微调,启用“暑假模式”,交通信号灯的转频率更快,顺畅市区交通。
温馨提示
如何看交通信号灯
市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当路口只有一个两相位(即只有一个红、绿、黄灯)的指示灯时,红灯亮时可以右转,但车辆必须按车道行驶。如果禁止右转,会在路口处设置标志牌,或是在指示灯给予提示。(记者 李凯龙 通讯员 邱文峰 苏天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