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近海水域近半达一类水质

2013-07-12 08:00 来源:闽南网 2

图例

水质层

  闽南网7月12日讯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2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泉州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浮游生物种类丰富,海洋贝类样品均未检测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9.5%,11个重点入海排污口污水年排放总量下降1.66%,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3.0%。邻近海域环境质量与排污情况均较2011年有所改善。

  去年泉州市近岸局部海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泉州湾和安海湾海水无机氮超标;受陆源排放的影响,江河入海口、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依然较差;赤潮灾害时有发生;泉港监测断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现象。

泉州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状况>>

  湄洲湾:大部分海域为第一类或者第二类水质。

  大港湾:全海域为第一类或第二类水质。

  泉州湾:第一类或第二类水质占19.2%,无机氮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富营养化严重。

  深沪湾:大部分海域为第三类水质,海湾西北侧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为第四类水质。

  安海湾:93.7%的海域属于第四类水质,主要的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

  围头湾:大部分海域属于第三类水质。

关键词

海水质量

  (基于去年1月、5月、8月和10月,泉州近岸海域78个海水水质站位的17个指标监测)

  第一类 48.1%

  第二类 28.2%

  第三类 11.3%

  第四类 4.2%

  劣于第四类 8.2%

关键词

海洋生物

  浮游植物256种,主要组成为硅藻;浮游动物(含浮游幼虫)237种(类),主要组成为桡足类;底栖生物103种,主要组成为多毛类,占种类数的53.4%。

  湄洲湾生物种类数最多,围头湾生物种类数明显较少;湄洲湾平均栖息密度最大,安海湾平均栖息密度明显较小。

  安海湾平均生物量最大,其中方柱翼手参占安海湾生物总量的93.7%。

  与2011年相比,除大港湾和安海湾外,其他海湾底栖生物总种数均有所下降;除湄洲湾外,其他海湾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均有所下降;除安海湾外,其他海湾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

入海排污

  海滩垃圾类型主要为木制品类和塑料类,分别占海滩垃圾总量的82.4%和6.4%。

  根据监测估算,2012年晋江携带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为23483.2吨。

  共监测重点入海排污口11个,污水年排放总量为5.34亿吨,污染物排放总量为6.25万吨。

  主要污染物(指标)有化学需氧量、有机碳等,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

  晋江深沪东海垵集控区排污口等7个排污口的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晋江东石电镀集控区排污口和晋江远东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

  晋江/石狮十一孔桥排污口和晋江陈埭乌边港排污口的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古牡蛎礁遗迹,除无机氮外,其他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浮游生物种类丰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较高,底栖生物以多毛类为主,栖息密度较高。

  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海水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全部海域无机氮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大部分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浮游生物种类丰富。

关键词

海洋贝类

  针对僧帽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和太平洋牡蛎等32个样品,检测发现,75%以上贝类样品石油烃、铅和镉残留量,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部分贝类样品铜残留量超过第二类标准;所有贝类体内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

关键词

海水浴场

  青山湾海水浴场水质状况为优;西沙湾海水浴场,水质状况为良。

  青山湾海水浴场健康指数为优,西沙湾海水浴场健康指数为良。

  监测时段内,青山湾和西沙湾海水浴场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均为71%。(本网记者 陈斯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住房租金三年涨10.2% 为省钱租户4年搬家4次
下一条:泉州南迎宾大道拓改月底全线完工 创卫办启动有奖举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