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侨批档案申遗成功 建专题数据库保护新晋国宝

2013-06-21 07:41 来源:闽南网 3

泉州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侨批的内容
泉州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侨批的内容

1974年来自泰国的一封侨批,设定了标准格式
1974年来自泰国的一封侨批,设定了标准格式

1937年,来自厦门大元汇兑信局的一封侨批
1937年,来自厦门大元汇兑信局的一封侨批

  闽南网6月21日讯 在电子网络还不曾出现的那个年代,“家书抵万金”是真的可以掂量分量的——那些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甚至远渡重洋的书信,捧在手里,沉甸甸的都是情。

  百年跨国两地书。万里他乡,侨批承载着故土家园舍不去、割不断的想念。前天,由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全省首个入选的项目。

  作为全省官方馆藏侨批最多的泉州市档案局,在这场“申遗”大戏中,做了不少努力,为这份捷报贡献了不少分数。而过去几年,泉州侨批档案,历经怎样的保护历程?未来,泉州市又将如何保护这一国宝?昨日,本网邀请泉州市档案局局长夏丽清,为我们逐一解答。

拥有三个第一是成功申遗的关键

  夏丽清介绍,自2009年起,泉州市档案局正式启动侨批档案“申遗”工作,采取了多项举措保护、开发侨批档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具有世界意义。这样的消息,对泉州而言,无疑是很兴奋的、自豪的。

  具体来说,泉州侨批档案拥有三个“第一”。

  馆藏第一。目前,泉州地区档案馆共有侨批实物封3000多封,另有侨批扫描件3万多件,是福建收藏侨批档案最多的公共机构,约九成以上的侨批档案都在泉州。

  全国范围内,侨批档案第一个走出国门。去年9月,该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联合举办“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

  全国最早。开展侨批局遗址踏访,先后寻访王顺兴信局、和昌信局、源兴信局、光大信局等遗址,并拍摄照片、录像带存档;与此同时,他们还对4位侨批从业人员进行口述留史采访,建立口述侨批历史影像224分钟,口述历史录音151分钟,初步建立侨批口述历史档案,努力还原侨批业的部分史实。

  上述三个“第一”受到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及各界侨批专家一致肯定,也是侨批档案“申遗”成功的关键因素。

馆藏4大特色

突出家族式收存

  夏丽清说,泉州的侨批档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最大的特点就是,馆藏侨批收藏突出“家族式收存”,即以反映家族或家庭为单位的侨批,尽可能整体征集,甚至收存相关的一些华侨史料。比如,馆藏曾云螺家族98封侨批,时间跨度从1914年到1929年,来往书信涉及的亲人关系有父子、兄弟、翁婆婿等;馆藏许书琏家族寄往菲律宾的334封“回批”和74封正批,时间跨度为1912年到1947年,涉及亲人关系有父子、祖孙、夫妻、姐弟、翁婿等。

  馆藏侨批时间跨度较大。该馆馆藏侨批最早的年代是清末,最迟的是1992年,其间跨度近百年。这些侨批,真实地反映了清末以来泉州民间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也是记录近代国际移民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和泉州侨乡演变最真实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民间档案文献。

  馆藏侨批涉及的国家较多。该馆收藏的侨批涉及东南亚各国,不少侨批记载侨居地的异国风情和人文地貌,也记载华侨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艰难岁月,对于研究华侨历史及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馆藏侨批涉及的侨批局较多。该馆收藏的侨批封涉及的侨批局有120多个,包括著名的天一信局、王顺兴信局、美南信局、捷兴信局等。这些侨批信局覆盖面广、网络发达,不亚于当今的银行网点,很好地反映泉州侨批业鼎盛时期的盛况,对于研究这一独特的商业业态是很好的实物依据。

建专题数据库

联合高校开发侨批

  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后,未来将给侨批档案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无疑是市民最关注的。对此,夏丽清说,目前该局已初步拟出两大思路。

  一方面,继续有针对性地征购侨批档案。尽管该馆馆藏丰富,但东南亚各国的侨批量不一样,如泰国、缅甸等只有少数几封的侨批,大多数是菲律宾的。因而,他们将按国别进行针对性的增补侨批。同时,年代比较久远的(清朝时代),侨批内容比较丰富,收集有完整的邮戳、封面和内容的、研究价值高的侨批,他们未来都将重点征购。

  与此同时,如何对侨批档案进行研究、开发,也是未来对侨批保护的一大重点。夏丽清说,此前针对征购的侨批,该局聘请收藏家、研究专家组成侨批保护小组,对每封进馆的侨批封都进行细致地鉴定和整理。目前,已建立侨批的专题数据库,实现侨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今后还将通过公众网络逐步实现开放和利用,并联合高校、侨批专家等,对每一封侨批进行细读、了解,并编研出书,深度开发侨批的价值意义。

【侨批大事记】

  2009年1月16日,泉州侨批的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建议将“闽南侨批”申报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2009年3月18日,泉州市政府成立了“泉州市闽南侨批申报中国档案遗产协调工作小组”。

  2010年3月,闽南侨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2012年5月16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5次全体大会上,中国广东、福建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经过专家投票推荐,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2年9月12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行。

  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新闻链接

  “世界记忆遗产”(Memoryofthewor1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此前,中国被纳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项目有7项分别是: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入选)、清朝内阁秘本档(1999)、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03)、清代大金榜(2005)、“样式雷”建筑图档(2007)、《黄帝内经》(2011)以及《本草纲目》(2011)。(本网记者 陈丽娟 谢向明 通讯员 刘扬宇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2工人或高温作业猝死 天热记得补水防“过劳”
下一条:泉州市创卫专项整治工作 10多天自查1500处问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