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别数十年 寻亲路上道不完的辛酸
后排左边第二人,就是尤建成
兄弟5岁分离,一别半世纪,提到这个,尤阿伯有点哽咽
丁振古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亲人
闽南网6月20日讯 自从海都报开通968111寻亲热线后,不知道牵绊了多少读者的寻亲梦,寻亲范围也从台湾增加到菲律宾。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人大多已经坚持了数十载,只为圆这一桩心愿。如果你认识他们想寻找的亲人,或者有亲戚跟他们要找的亲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请你们也帮帮忙,一起帮他们圆了这寻亲梦。
3、寻亲
晋江内坑后坑村的尤连捷
漂洋在外的五弟尤建成咱兄弟啥时能团圆
“岁数大了,日历每翻新一本,对五弟的思念就愈加强烈。”今年69岁的尤连捷阿伯,家住晋江内坑镇后坑村。五弟尤建成5岁时就过继给同村的尤文修,后来尤文修一家人又到台湾定居,自此两家人断了联系,一分就是半世纪。
“算一算,五弟今年也有63岁了。”如今,能和五弟早日团圆,成了尤阿伯的一桩心事。
5岁分离一别半世纪
尤阿伯和五弟之所以会分离,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尤阿伯的父母,原先有5个孩子,1女4男,尤阿伯排行老三,尤建成排行老五。当时,同村的尤文修主动找到他的父母,希望能把尤建成过继给他们抚养。后来,父母答应了。那年,尤建成才5岁。
尤建成被养父母带走后,尤阿伯就没再见过五弟。几十年来,五弟也没有联系过他们,连一张照片都不曾寄达。
这让尤阿伯很纳闷。他猜测,五弟的养父母很有可能向尤建成隐瞒了当初过继一事。“几十年来,我们都定居在这里。”尤阿伯说,亲情总相关,五弟如果知道实情的话,一定也会思念远方的亲人。
一张合影仅有的记忆
关于尤建成,尤阿伯手中仅有两个“实物记忆”。一个是收藏在家的《尤氏国安公派谱系》,另一个是五弟年轻时夫妻俩的合影。
不过,族谱上关于五弟的记载,只有“建成,往台”短短四字。尤阿伯说,这本“尤氏族谱”,是1998年腊月重修的,旧的那一本已经被破坏掉了,所以内容比较不全。
至于五弟年轻时夫妻俩的合影,则是尤文修的侄子尤玉玺提供的。照片上的尤建成,高高的个子,一只手护着站在一旁的妻子。上世纪90年代初,尤玉玺和尤文修一家还保持着联系。之后,尤文修过世,两家人的联系才彻底中断。
寻亲
4、晋江陈埭江头村的丁振古
在菲律宾的大伯子孙
什么时候能回家看看
一张泛黄的相片,就是丁振古寻亲的唯一线索。相片中,6个小孩站成一排,从衣着上看,十分体面。“他们现在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吧!”63岁的丁振古说,这6个小孩其实是他大伯的儿女们,3男3女。
老丁告诉记者:爷爷有三个儿子,自己的父亲排行老二。民国时期,爷爷的大儿子丁子凉和小儿子丁燕辉去往菲律宾,丁子凉在那经商,丁燕辉则在读书。
“听我们父辈讲,我大伯三四十岁的时候就过世了,临死前,托人把这张相片带回国,就是怕和我们中断了联系。”老丁说,他叔叔丁燕辉是有名的华侨,后来回国参加抗战,就没再回去,所以如今在菲律宾的宗亲,就只有大伯的后代了。
大概五六年前,老丁开始打听这些亲戚的消息。“我托很多华侨帮忙找,还找过陈埭的同乡会,但都没有结果。据他们说,我大伯最早是在菲律宾一个叫‘一咯哥’的地方,这是当地话,没人知道到底是指哪里。”这几年,老丁还委托从陈埭去菲律宾经商的人帮忙寻找,无奈语言不通,根本找不了。
相片中人,似乎是按照年龄大小依次排的。从大到小依次是丁利生、丁汉生、丁淑华、丁美奇、丁淑珍和丁扶明。“希望他们能够回乡来认祖,或者我们也可以过去看他们,早日团圆!”老丁说。
不图什么只想见见他
为了寻找尤建成,尤阿伯花了不少心力。
上世纪70年代,尤阿伯经过打听才知道,建成年幼时就跟养父母去了香港,后来又到台湾定居,长大后留美深造,之后回台工作,在台北的一家航空公司上班……
后来,尤阿伯又从尤玉玺那儿打听到,五弟住在台北市仕林区文昌路。写了信过去,却毫无回音。又托有生意往来的台湾朋友前往实地,发现原来这条路早已拆迁。“当时,两岸没三通,电话也打不过去。”尤阿伯空欢喜一场,很是无奈。
前年,尤阿伯又从晋江外事办打听到,五弟去了国外,只是不清楚是哪个国家。“想想五弟的年岁,现在应该退休了。”尤阿伯念叨道。
如今,尤阿伯的大哥、大姐已经过世,当初的5个兄弟姐妹,留在家里的,只剩下他和老四了。
“不图什么,只是想见见五弟”,尤阿伯希望,通过海都报,能找到五弟的线索,让五弟听到自己的心声,回家看看。
【征集令】
拨打968111助您寻亲
你也有散落在台湾的亲人吗?你也因为种种原因,与亲人失去联系,却渴望团圆吗?
从6月18日起,海都报开通968111寻亲热线,欢迎需要帮助的读者来电,和我们聊聊您寻亲路上的种种艰辛与不易,和我们聊聊您与失散的亲人之间的种种故事。我们将向有关部门反映您的心事,同时,也希望通过报纸的互动,帮助您尽快找到亲人。(本网记者 郭韶 张帆 田米 黄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