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温陵十二钗:岁月几许忧和喜 人生多少俗与礼

2013-06-07 08:23 来源:闽南网 0

数百名高一学子,在府文庙经历“成年礼”
数百名高一学子,在府文庙经历“成年礼”:吃红鸡蛋,戴智慧冠

从台湾收集来的展品:清朝时的喜帐
从台湾收集来的展品:清朝时的喜帐

安溪一小孩周岁
安溪一小孩周岁了,坐在方桌上抓周,桌上每一样物品都暗合人生的寓意

进入男方家门,披着乌巾的新娘跨过火盆
进入男方家门,披着乌巾的新娘跨过火盆

从潮州收集来的公婆龛
从潮州收集来的公婆龛

  闽南网6月7日讯 周文王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封神演义》里西伯侯那个角色。以前泉州民间婚后无子的人家,都喜欢拜“床公床母”。相传,这个“床公床母”就是指周文王夫妇,因为他们有很多儿子。所以古人结婚的那天夜里,新郎新娘要一起拜床公床母,祈求姻缘美满、早生贵子。

  这个拜“床公床母”,是人生礼俗的一种。筱礼从小生活在泉州,一直觉得长辈们在礼俗方面有特别多的讲究。他们常常会讲给筱礼听,16岁生日要怎么做,宝宝周岁的时候家里要怎么操办,要是遇上结婚这样的大事,大家就更忙了……

  今天,筱礼就带着大家,去认识认识,那些成长在泉州的人生礼俗。

【钗主本纪】

  中国乃礼仪之邦,千百年来,泉州这座城市保留着独有的礼俗,从生至死,根深蒂固地扎在每个“转究郎”(谐音泉州人)的心里。今天隆重登场的,便是温陵第十一钗——南筱礼。

  礼,即指礼仪、礼俗。

  筱礼觉得,阮厝人丁兴旺,要一一介绍,只怕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鉴于时间有限,筱礼便挑几个主要的,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跟大家说说。或许不够全面,甚至有些狭隘,此皆筱礼一家之言。如果你所知道的,和筱礼所述有所差池,欢迎沟通交流。

读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泉州民俗大全》泉州娲公式宫编

  《泉州府志》及各县县志中都有关于人生礼俗的内容

  《浮桥志》浮桥街道办事处编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

这些地方,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我——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情速递——

  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关于人生礼俗的展品:从台湾收集到的婴儿服饰,清末喜帐等;从潮州收集到的用于放置祖先牌位与照片、雕刻精致的公婆龛

多元文化,造就了丰富的人生礼俗

  闽南文化里,有闽粤族文化,有随着晋朝前后、唐五代和宋代等几拨移民们入闽的中原文化,也有外来多元文化。这三大类文化融合,形成了现有的闽南文化。

  礼俗源于文化。闽南流传至今的各种礼俗,或多或少都带有不同文化的印记,也因多种文化的交融更加丰富。

  闽南民俗文化笋江艺术团秘书长吴灿双老师,曾研究过省内各地的婚嫁礼俗。在泉州的婚嫁礼俗中,念四句和哭嫁都有鲜明的闽越族特色。

  一场传统的闽南婚礼,肯定少不了四句。挽面的时候,要念“挽好面来面朱红,真像红花缀花枞。阿娘过门福气大,福荫长辈福荫尪(夫)”;上轿的时候,要念“新娘坐乎正,入门才会得人疼”。有了这念四句,婚礼才有味道。

  闽南婚嫁中,还有个有意思的“哭嫁”习俗。估计不少看官们觉得纳闷,大喜的日子为啥要哭哭啼啼的呢?

  吴老师说,这是新娘子表达对娘家父母不舍的方式,不止新娘要哭,父母也要跟着哭。哭的时间也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出嫁前一晚哭,有的是上轿前哭,还有叫三日哭和七日哭的,要连续哭上好几天。哭嫁的时候,还有专门的“哭词”,要边哭边唱出来。

  这些都是古礼,像哭嫁这个习俗,现在怕是不太时兴了。前不久筱礼刚参加了姐妹伴的婚礼,新人们全程都笑盈盈的,大喜的日子,说好要开心才好。

生老病死,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讲究

  我刚出生,家人就派人回我母亲的娘家报喜。要是碰上元宵,生了男孩的家庭要在祠堂前挂上花灯,向祖宗们报告添“丁”(闽南语中与“灯”同音)的好消息。筱礼是女孩,出生的时候也不是元宵,没享受过这个待遇。

  出生后的第三天,家里又变得热闹起来。家里的长辈们请来为筱礼接生的产婆,用桂花的心、龙眼叶、柑叶和一块小石头熬煮了一大锅沸水洗澡。长辈们说,这叫“洗三”,洗过了之后,便可以子孙满堂,变得有胆识有出息,说不定还能成为女中豪杰呢。

  满月的排场和周岁差不多。满月这天,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剃头仪式。筱礼的舅舅姨妈们,会送来衣服、帽子、银牌、金锁还有脚环,这些丰盛的礼物,叫作“头尾”,出生日和周岁都可以送,不过满月和周岁时候的礼物是最丰盛的。

  等到了16岁,筱礼就不再是个孩子了,可以称为大人了。遇上年节大庆,可以和大人一样“坐桌”,享受大人的权利和待遇。但在这之前,要先过成人礼。男孩子行“冠礼”,筱礼是女儿家,行的是“笄礼”。“笄礼”时,请了福寿双全的尊者,用木梳在头上梳三下。

  再往后,筱礼就到了差不多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成亲是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在泉州的婚礼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新娘子的黑盖头,俗称盖乌巾。这块乌巾一般是绸布的材质,方形,边长五尺。乌巾的由来,据说和古时候婚礼多在晚上举行,多在黑夜迎亲有关。

  说了身前事,身后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没法避免、必须要接触的。泉州人的身后事相当讲究排场,尤其是出殡的时候,中西乐队、拍胸舞等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时过境迁,如今,大家也早已适应了去繁就简,轻松过日子的现代生活了。

去粗存精,发扬传统习俗挺不容易

  关于从生到死的礼俗,筱礼在上面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若要细细考究,可是门大学问呢。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泉州各地的风俗都难免有些差异,更不用说厦门和漳州了。闽南文化的礼俗大都有所传承,有些甚至传到了海外。”吴灿双老师也提到,传统习俗大多十分繁琐。比如成亲之后,还有庙见、谢亲、探娶、送点心、下厨房等许多习俗。

  现在的年轻人图的是方便和节省时间,旅行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愿意花时间,照古礼来操办婚礼的年轻人可不多。前两年,江南街道王宫社区的新娘小李就和夫君来了场复古婚礼,以清末民初为时代背景,各个流程基本都按照传统闽南婚俗,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走下来。这场婚礼请来了专业的传统婚庆团队,新娘凤冠霞帔、脚穿绣花鞋,新郎穿长袍马褂,样样都是定做,一场婚礼下来,比一般婚礼的费用还要高。

  如今,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礼俗,许多已经有所简化。但这样的简化,有时并不利于习俗的传承。于是,如何将这些繁琐的礼俗,去粗存精地保留下来,是个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大课题。

家族世系谱

诞育礼俗

  婴儿从出生至周岁的礼俗,主要在出生的第三天、一个月、四个月和周岁举行,分别叫“三朝”(或“三旦”)、“满月”、“四月日”和“度晬(zuì)”。周岁时,有一个抓周仪式,预测孩子的前途和性情。

成人礼俗

  主要指16岁的成人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

婚姻礼俗

  共有议婚、定盟、纳采、轿前盘、迎嫁妆、嫁娶六个程序。迎娶的礼节则包括踢轿门、请出轿、牵新人、行相见礼、拜天地、挑乌巾、合卺交杯和轿后点心送入洞房。成亲后,每一天还有不同的礼节。

寿辰礼俗

  不上50岁皆小寿,吃寿面和寿蛋。民间忌“光九”(带9的岁数,如59、69等)和“暗九”(即9的倍数,如54、63等)。寿辰庆典宜在上午举行,寿宴于午间。寿面忌切断,寿蛋数量要成双。

丧葬礼俗

  有收殓(包括搬厅边、做“枕头饭”)、停柩、做功德、出葬和服丧等习俗。(本网记者 吴佳弘 谢向明 谢明飞 文/图)

相关阅读:

温陵十二钗:泉南佛国多胜地 海滨邹鲁皆圣人

温陵十二钗:古曲千年唱未休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温陵十二钗:一片丹心遗子孙 三郡五堂昭中华

温陵十二钗:出砖入石燕尾脊 最是难忘胭脂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女子挎包遭抢被拖行三四米 便衣民警智擒3劫匪
下一条:泉州东湖公园荷花池漫仙气 朦胧仙境品荷韵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