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环卫工累了 以后可到这41处爱心休息站歇脚
仍有十二座未选定地址
丰泽区环卫所(5座):设在主干道生态公厕旁
丰泽街道办事处(2~3座):侧重位于主干道旁
泉港区住建局(1座):初步确认在山腰主城区
康特华府大酒店(1座)
泉州爱心公益协会(1座)
市民爱心捐款(1座)
此前已建好或正在建的10处:沿海大通道4处;爱国路口1处;市区东美路口1处;通港西街2处:一处在森林
闽南网5月28日讯 连日来,本网发起“给环卫工人一个爱心休息站”的倡议,丰泽、鲤城、洛江、泉港及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环卫部门纷纷响应,将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站的步伐提前。
丰泽街道在近期即将投用1座休息站的基础上,拟追加2~3座休息站;晋江一家酒店愿意将酒店一部分空间腾出来改造成休息站;暂时没条件捐建的,则希望能帮忙设置爱心休息点,惠及更多环卫工人。
5月14日起,本网联合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泉州市卫生考评中心,鲤城区、丰泽区住建局推出系列报道,本来计划捐建20座爱心休息站,截至昨日,已有26座爱心休息站被认捐。
至此,此次系列报道将暂告一段落,但爱心仍将延续。如果您希望能给环卫工人捐建一座休息站或一个爱心休息点,欢迎您继续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我们将动态关注这些爱心休息站的建设情况,力争在炎炎夏日来临前,让环卫工人都有个歇脚地。
【爱心互动】
5个区环卫所提前建休息站
昨天,鲤城、洛江、泉港及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环卫部门,决定提前建环卫工人休息站。鲤城区环卫所张所长说,最近看到本报和市政公用局发起给环卫工人一个“爱心休息站”的倡议后,许多爱心企业和单位响应热烈,作为职能部门的他们,也应该做点什么。
张所长说,之所以先建5座,除了资金,也是考虑到利用率的问题。目前,该区共有环卫工人1600多人,主干道和社区环卫工人数各占一半。由于江南新区江滨南路、笋江路和南环路已推行机械化清扫,环卫工人只需要保洁,工作量相对较少,先行建设的5座休息站拟选址老城区,争取于8月份投入使用。
今后,鲤城还计划把休息站扩展至江南新区,争取再建成20座休息站,并鼓励社会力量认捐。
丰泽街道再建2~3座休息站
近期,泉秀街将新添一处环卫工人休息站。此前,丰泽区总工会拨款在丰泽街道试点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站,最终选址泉秀街。
丰泽区总工会傅主席说,这些年,该区在增强环卫工人福利待遇方面采取了不少举措。去年底,该区依托部分街道办事处职工服务站设立环卫工人休息点,为附近环卫工提供日常医药用品、饮用水等服务。目前,已建成4处爱心休息点。按照规划,今后,凡建成职工服务站的社区,都将配套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点。
昨天,丰泽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先期选在泉秀街建休息站,是考虑到环卫工分段工作的需求。因为这一地点离他们住的地方相对较远,环卫工人在此稍作休息后,可以再接着工作,比较方便。
该负责人还表示,他们拟在辖区范围内追加建设2~3座休息站,争取今年内都能投用。至于具体位置,有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社区内的环卫工休息比较方便,初步侧重设在主干道旁建设休息站。
爱心休息点将统一设标示牌
此前,不少市民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表示,自己没条件捐建休息站,但愿意给环卫工人一个爱心休息点。目前,有些休息点已经开始运行。
在清濛长途汽车站后开饭店的杨先生表示,愿意给环卫工提供开水、空调、休息等便利。担心环卫工人不知道,杨先生自己打印了一张“广告单”,上面标注:免费提供开水、乘凉、免费饭菜加热、休息等。最近,附近路段的两三名环卫工还真到杨先生这来休息了。
昨日,市区东霞新村的东淮社区书记黄平圆也致电本报说,他们社区服务大厅一楼比较宽敞,打算设点坐椅、烧水茶具、饮水机等,也设一处爱心休息点,容纳十来人应该没问题。
昨天,泉州市卫生考评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联合本报制作统一标示牌,粘贴在各个休息点醒目处,让更多环卫工人知晓。
【部门动态】
超80%环卫工缴意外险“五险一金”年内办理
在道路上作业的环卫工,经常要面临意外交通事故的风险。2011年6月,鲤城区率先在全市为环卫工办理意外伤害险,每年每位环卫工450元的投保金,全由政府财政买单。去年,金龙街道一名环卫工工作时被车撞伤,送医院治疗后不治身亡,获赔32万元。
随后,各县(市、区)政府先后为环卫工缴纳意外伤害险。泉州市环卫处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已有8成多环卫工缴纳了意外伤害险。此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五险一金”办理方案已拟定,经费已初步纳入2013年区级财政预算,符合办理条件的环卫工人将可根据自愿原则办理“五险一金”。
环卫工工资标准仍偏低的问题,鲤城、丰泽区均形成相关的方案上报所在区政府,正在进一步争取环卫工的福利待遇。
□记者手记
谢谢你们
“哪有这样的好事?”“对我们来说很奢侈。”提到环卫工人休息站时,不少环卫工人既惊又喜。
近半个月的采访和接触,让我们更了解环卫工人的不易。他们用双手,扫去这座城市的尘污,天未亮就起床,风里来雨里去;也是靠那双手,他们努力生活着。近距离接触才知道,风霜不只在他们的脸上留下痕迹,也留在了我们的镜头上,同样留在了不少市民心里。
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付出,许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本网发起倡议,不少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相关环卫机构,纷纷加入这起爱心行动中。这也是为什么原本计划的20座休息站,在我们和所有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却超额完成了。
在此,我们要谢谢每一位环卫工人,这座城市因你们更美好;我们也要谢谢每一位爱心人士,这座城市因你们更温暖。(本网记者 陈丽娟 陈斯红 黄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