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上海泉商建言:以线串珠 小细节打磨慢调泉州

2013-05-23 09:38 来源:闽南网 1

许自立
上海市福建商会副秘书长、上海泉州商会执行副秘书长、晋江吉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自立

李斯发
上海泉州商会副会长、瑞典铂恩塞尔建筑涂料中国区域执行董事/总裁李斯发

 闽南网5月23日讯 上海电王石游学、马云退休……中国有一批企业精英正努力跳脱出忙碌的工作,拥抱更加有品质和品位的慢调生活。

  在一部分上海泉商的内心深处,回归家乡二次创业,多少也基于这种“懒人”情结——最舒服的地方永远是家乡。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创业一定要“大风大浪”的场面,如果能在泉州穿着拖鞋到处逛逛,邂逅各种民间手工作坊、乡土文化,享受一番慢调生活,同时做出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这些上海泉商建言,泉州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应重在提升城市魅力,吸引人才回归,多做“小”文章,从细节处打造慢调古城。

泉商声音

营造既有慢生活又有文化格调的城市

  李斯发:在泉州创业,招聘人才是个难题。就比如我们公司,今年在泉州和世贸集团合作世贸御龙湾项目,在泉州想设立运营部,却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去。即便给他们的工资比在厦门还高一两千元,他们也不太乐意。这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魅力问题。

  当然,如果比新,泉州确实很难跟厦门竞争。可比文化底蕴,泉州却是有优势的。在这方面,我认为泉州可以借鉴台湾,台湾也有很多文化内涵,他们把这些内涵做得很亲切、很现代,让年轻人很喜欢,比如严肃的佛祖会被它们做成卡通造型。

  我想,未来泉州的城市魅力,还是可以在“小”字做文章,泉州有古建筑、戏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众多老手工艺,这些都可以深度挖掘,把每个点做“小”、做“透”、做得很“亲切”,以线串珠,串起来就是一个很美丽的小城。比如,我们在泉州慢悠悠地行走在大街小巷,能邂逅到做花灯的、做木偶的、做剪纸的各种家庭作坊,营造出的是一种慢生活的方式。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既有慢生活,又有文化格调的小城对高端人才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应避免重复建设 多一些产业链配套

  李斯发:泉州到处都在谈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我认为泉州的重复建设比较多,一大部分是按照拿地——开发房产——挣钱的模式在做。另一方面,在鞋服、建筑、机械等传统领域很多都在做类似的业务。泉州的产业转型应该力争把原来的产业链做深做透,延伸上下游;另一方面,应该引进一些陌生的产业链。比如利乐包装,卖的不是牛奶,卖的是包装、设备、品牌,而且可以做到不可替代;比如卖空调,你可以不仅卖空调,还可以卖服务,十年保修,甚至还可以做成金融产品。

中小微企业“三高” 呼唤政府更多支持

  许自立:作为泉州人,我们都很想回乡创业。在政策和扶持力度方面,我认为政府本身就给予了很大的力度,而且企业也有较强的能力解决员工落户、居住、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但是小企业毕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解决好中小微企业的招商引资,能促进整个经济局面的大繁荣。

  但是现在的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三高”困局。首先,高成本,民间借贷的利息高。其次,高税收,相比大企业的众多税收优惠,小企业没有优势。第三,高工资,企业小,人才更难引进,而且企业本身解决众多人才后顾之忧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政府更应该多加以扶持。我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政府应该在户籍、教育、居住方面给予比当地人稍微高点的待遇,才有可能吸引外地人才到泉州。

  李斯发:不得不承认,传统闽商爱拼敢赢的那股狠劲,在年轻一代的闽商身上不太明显了。时代在改变,新一代闽商继承人文化水平高了、接触过更多新的生活,他们更渴望轻松的、有品位的生活,我们需要重新了解这代闽商的诉求!

□记者观察

打造魅力泉城

大与小的平衡

  就泉州经济发展问题,对话不同的上海泉商,笔者惊奇地发现,他们似乎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一拨人主张发展要做大规划,一拨人主张发展要做“小”文章。

  以林文昌为代表的上海泉商可以归为“做大派”。他们梦想中的未来泉州,应该有大规划、大手笔,发展大旅游,才能带动泉城全行业的大经济发展。

  按照他们的思路,想象未来的泉州,也许应该有类似迪斯尼、恐龙谷之类的大气景点。如果你说泉州不可能,他们会回答:为什么不?上海、常州可都是“无中生有”重金打造了这类项目,然后坐收丰厚的门票等周边行业巨额收入。况且,泉州有海丝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可以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高起点。

  你说泉州没经济实力?更不是。地产大佬王健林在东北打造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在冰城哈尔滨打造万达旅游城,全部是文化旅游地产的大手笔。泉州有众多地产大鳄,难说不会冒出几个企业家,大手笔挥出几个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大规划派”带给我们的是高瞻远瞩的想象空间。

  以李斯发为代表的上海泉商可以归为“做小派”。他们的设想看上去更具体、更务实。他们希望漫步在泉州的古城,踩着清朝的砖,邂逅元宵的灯,邂逅做漆线雕的手艺人,营造一个个小惊喜,做细水长流的东西。不过李斯发说了,“做小文章”其实是“曲线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大”泉城的影响力和魅力。以慢生活的格调和品位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泉创业。

  笔者以为,其实“做大”和“做小”,没有根本的冲突,做大是一种规划的高度,做小是一种细节的深耕。

□商会名片

上海泉州商会

  成立于2011年11月12日,以“敢担当创未来”为核心文化,致力于打造富有创新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的责任商帮,坚持“立足上海,服务沪泉”的方针,吸引了大批有影响力的驻沪泉籍企业的踊跃加入。截至目前,商会有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1000多名,涵盖地产、建材、茶叶、钢材等诸多行业。成员拥有包括许荣茂、许健康、陈家泉、许华芳、林书育、林文昌、洪天祝、洪忠信、章宗青、陈永福等知名企业家。(本网特派记者 陈冷冷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生猪收购价触底反弹 从每斤6元涨回6.5元
下一条:泉商返乡当“领头羊”造新地标 大手笔规划旅游强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