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企业家候选“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助戒毒人员重获新生

2013-05-20 07:33 来源:闽南网 2

年度“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候选人陈忠实
年度“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候选人陈忠实

  闽南网5月20日讯 他是一名产值过亿的成功企业家,也是一名普通父亲。当朋友的孩子因吸毒经历受到歧视时,他以父母之心做出一个决定:接收戒毒康复人员到集团工作,帮助他们走上正道。

  从2005年开始,他替戒毒康复人员保密吸毒经历,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开始新的生活和工作。至今,他和集团已帮扶过15名戒毒康复人员。

  近期,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禁毒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评选活动,全国各地共57名候选的禁毒人士中,有一位集团年产值过亿的泉州企业家。他就是今年38岁的南安美林人陈忠实。

受人之托

给孩子重生的机会

  说起最初接纳戒毒康复者的想法,陈忠实说,只是受人之托,动了为人父母的恻隐之心。

  2005年的一天,老家的远房亲戚找到他,求他帮忙给18岁的孩子安排一个工作岗位。听亲戚讲述,孩子学业无成,混迹社会而染上吸毒恶习,被送强制戒毒。出了戒毒所,背上“瘾君子”的名声,孩子就业无门,在村里不时遭受歧视。

  “我也有孩子,能理解当父母的心情。”陈忠实说,他不忍心,就将孩子安排到公司的车间上班。

  当时,车间主任也不知道孩子的来历,陈忠实只是交代,“多关心,多过问”,并比普通员工多支付200元工资。没想到,这名孩子在新的环境下,慢慢建立了自信,开始了新的人生。如今,那个男孩,已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做起小买卖,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戒过毒的孩子,如果没工作,没收入,又遭到社会歧视,很容易第二次吸毒。陈忠实说,当初只是当成做一件好事,却让他有了很深的感触,他不愿让这群想要重生的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力排众议

接收这群特殊员工

  2012年初,福建省禁毒委部署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号召企业积极接纳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当地禁毒部门找到陈忠实。他积极响应,决定安排戒毒康复人员就业。但是,身为集团的董事长,陈忠实的决定却受到公司管理层的极力反对。管理层担心,接收有过吸毒经历的员工,会给集团的声誉带来影响,给管理带来难题,甚至有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对于反对声,陈忠实讲起2005年那名男孩的故事。高层人员听完很感动,和陈忠实达成共识,接收了这群“特殊员工”。

  为了不让异样的眼光包围他们,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公司管理层做了不少工作,为他们保密身份,建立专门档案;在工作中多观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压力,多些关心和沟通。

  目前,已有15名戒毒康复人员在陈忠实的集团里工作过。“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去与留都由他们自己决定。”陈忠实说,他们接收的戒毒康复人员,都是经过戒毒,生理上已经脱离毒品的人。只要在新的环境下,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就能开始新生活。

戒毒帮教

靠政府也要靠社会

  “吸毒行为,90%会与社会治安问题有关,不少吸毒人员走上偷、抢、骗等违法犯罪之路。”泉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周和平介绍。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教,一方面要靠政府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支持。

  当前的社会环境,不少人谈毒色变,对戒毒康复人员另眼相待,甚至歧视,容易让他们破罐子破摔,甚至再次吸毒。如果有更多企业,能向陈忠实的企业学习,支持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教,将更有利于社会治安与和谐。

  “企业的制度约束,会给戒毒康复人员一个缓冲期,暂时与他以往的交际圈隔离起来,在岗位工作上逐步养成好的习惯,改掉恶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陈忠实说,企业该如何更好地负起社会责任,帮助这群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进一步探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莉莉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男子生意不好下水轻生 女友跟着跳河溺亡
下一条:卤料摊摊主拾获顾客遗落皮包苦等无果报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