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少年没人疼遭挨打 “情非得已”离家出走
长旺/漫画
闽南网5月10日讯 跑,跑,跑。
12岁的小洋看到妈妈到学校兴师问罪,翻墙逃校,离家一天。
12岁的小阳喜欢一面之缘的姐姐,也不愿和供养自己的父亲待着。
12岁的小海,为了和父亲约法三章,留下字条,说要出去走两天。
还有14岁的小程没有父母疼爱,一个人到处流浪,没钱了就偷东西。
这些孩子,选择离开本应该温暖的家,他们孤独、害怕,他们有些话想跟父母说。
只是,没一个愿意耐心听,即使离家出走,也挽不回有些父母的心。(4少年均为化名)
12岁的小洋:
远远看到妈妈来吓得翻墙逃校
5月7日上午,小洋的妈妈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学校,他吓得把书包丢在楼梯角落,快速冲到楼下,和另一名同学翻墙爬出了校外。一逃,就是一整天。
小洋逃跑,是有点做“贼”心虚。因为前一天晚上,他们学校有个三年级的同学,到江滨南路一处工地偷建筑材料。工地保安说,那天他看到了四五个小孩。小洋常和同学到那边玩,有嫌疑,校方才让他妈妈到学校配合调查。
小洋一溜烟跑了,他妈妈王女士可是急坏了,找了一天,实在没办法,前日报了警。浮桥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展开搜罗时,王女士在新步社区发现了儿子,正蹲在一家超市门口。
小洋是四川的。他说,他是曾到那个工地玩过,但没偷东西。那天他在学校听同学说,有警察会来抓他们,后来又看到妈妈也来了,所以吓得逃跑,怕挨打,又不敢回家,就到同学的老乡家里住了一晚。
14岁的小程:
父亲好赌不管他自己一个人流浪
前日凌晨3时许,江南派出所民警在泉州大桥头巡逻时,发现一个穿着破烂的小男孩,手里拎着一个麻袋,拦下后发现,麻袋里装着许多铜丝,还有剪刀、钳子等工具。
男孩说自己姓李,14岁,四川人。爸妈离婚了,自己跟爸爸过,但爸爸在田安路打工,赚的钱不是用来赌博就是嫖娼,自己就到处流浪,没钱吃饭就去偷东西。
江南所张警官介绍,小程所盗的铜丝有20几斤重,涉嫌盗窃,因未满16周岁,不能处罚,便通知了他的父亲,但父亲也不愿意管他,民警最后只能先将小程送到救助站。
12岁的小阳:
觉得没人疼爱自己不喜欢待在家
小阳的母亲是越南人。12年前,母亲怀着小阳,跟漳州人黄某同居。生下小阳,母亲又为黄某生下一个儿子,就离开了他们父子三人。几年前,黄某到石狮务工,带着他到当地一小学读书。
小阳经常和取笑他的同学打架,去年就被学校开除;他经常离家出走,在麦当劳落脚,在工地安家,上个月就先后三次被送到晋江救助站。社工说,他有暴力倾向。
他说,没人疼爱,继父动不动就骂人,他不喜欢呆在家里。不过,他却喜欢义工洪小姐。
因为年前的一天凌晨4点,洪小姐看到躺在椅子上睡觉的小阳,给了他10元,还把他送回家。之后,小阳会不时给这位姐姐打电话。洪小姐说,小阳是需要有人跟他说说话。
面对多次出走的儿子,黄某表示管不了了,他不要这个儿子了。
12岁的小海:
回家条件之一爸爸不许再骂他笨蛋
吴先生夫妻俩来自重庆,在鲤城金龙辖区务工,儿子小海读小学五年级。平时乖巧懂事,最近却做了件出格的事。
“爸爸妈妈,我出去走两天才回来。”今年3月,吴先生中午下班回家后,在桌子上发现了这张儿子留的字条。
吴先生打儿子手机,关机,焦急地等了一下午后,手机终于开机了。“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在同学家,还要跟我约法三章”。
见到父亲,小海马上搬出他的三条约定:以后不要再逼他下棋,他不想练了;爸爸以后不要再随便骂他笨蛋;偶尔在家上网,妈妈也不要老是唠叨了。
吴先生承认,他平时因为工作忙,很少倾听儿子的想法。
父母们请跳下高脚椅
没人疼,没人管,怕被打,没商量,这四个少年的故事,是不少父母与孩子沟通出现障碍的一个缩影。
他们有诉求,想和父母说“不”,想被父母疼爱,却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就选择用脚投票,离家出走。
来自晋江、鲤城、丰泽6个派出所和晋江救助站的一个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8名外来工子女曾离家出走。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父母。前几天,晋江深沪6名女孩集体出走。有位父亲就说,他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连重点的话都没说过。
那是怎么回事?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只是人与人间关系的一种。而维持关系,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沟通。夫妻之间要沟通,朋友之间要沟通,上司和下属之间也需要沟通。
父母与孩子,更需要沟通,而且要平等地沟通。
如果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一张弹力网,那么,父母只有跳下高脚椅,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平均用力,才能让这张网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足够的张力。
当然,沟通并不等于教育,而是良好教育的前提。只有孩子不产生惧怕、逃离的情绪,直至拿起剪刀剪断这张网,教育才能缓缓地、成功地疏导给孩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彭建文 林天真 尤燕姿 通讯员 吴曙明 郑生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