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昨收录60件潮州文物

2013-05-07 09:14 来源:闽南网 0

金丝刺绣
金丝刺绣

  闽南网5月7日讯 潮州方言系出闽南,以潮州窑、潮州功夫茶、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昨天上午,约60件潮州征集来的文物收入“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囊中,共同鉴证闽南文化的广泛传播。

  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设在泉州市博物馆内,这个月开始布馆。目前,这里已经搜集到海内外闽南文化实物数百件,涉及闽南方言、宗教信仰、手工制作、侨批实物等。

  昨天入囊的60件文物,年代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包括潮州窑陶瓷、潮绣、锡器,反映潮州方言与闽南方言关系的书籍《潮声十五音》,以及大量侨批。这些藏品,很多从潮州窑私人博物馆馆主李炳炎处获得,李炳炎也专门挑选6件赠送给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这次征集到的潮州文物,完整地反映了潮州人的生活习俗及工艺水平。公婆龛、功夫茶器具及陶瓷等实物,讲述了潮州与闽南地区文化的共同元素,见证了闽南各地文化的普遍性。

烹茶用的潮州风炉
烹茶用的潮州风炉(左)和孟臣紫砂壶

最风雅烹茶四宝

  乌龙茶的传统茶具“烹茶四宝”是“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煨,红泥烘炉”。昨天,有几件正好能组成系列展品的潮州茶文化器物,引起了陈建中的兴趣:烹茶用的潮州风炉,一枚底部有“孟臣”字样的紫砂壶,陶瓷和锡制作的大小不一的茶壶,铜制的茶叶罐子、青花茶洗、茶盘等。

  孟臣罐是泡茶的茶壶,正宗的孟臣罐是宜兴紫砂制小茶壶;若琛瓯也可叫若琛杯,是一种薄瓷小杯,杯薄如纸;玉书煨是煮水的壶,为扁形薄瓷壶,只可容纳从汤杯只泡好一次的茶所需的水量;红泥烘炉是传统的煮水用的炭炉,需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

雕工精美的公婆龛
雕工精美的公婆龛

最细腻木雕及潮绣

  雕刻细腻的公婆龛,用于放置祖先牌位和照片;油漆剥落的“金镒芳”木质匾额,是清末潮州著名的信局名号,可与侨批中的印戳互相印证。从潮州淘来的藏品中不仅有木质的物品,也有柔软的潮绣抽丝制品。

  潮汕抽纱源于历史悠久的潮州刺绣,而潮绣与广州刺绣又合称为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约在清光绪年间,一个女传教士,发现潮绣的优美精巧针法,深为赞赏。于是,她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用潮州出产的夏布,交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加工,这便是潮汕抽纱的起源。

观音坐像

最古老观音坐像

  这批潮州文物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尊观音坐像,它高发冠,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掌心朝上,做布施印,叠坐在莲花座上。唐宏杰预计,它是明清甚至更早时期的作品。

  潮州窑是我国长盛不衰的民用窑址之一,宋代以来就大量出产青白瓷,在清末民国都还大量外销。唐主任介绍,潮州窑的一大特点是瓷器中人物的头发或眉眼用褐彩描绘。

公鸡碗

最八卦

公鸡碗、盘

  前不久微博盛赞TVB的道具神器“公鸡碗”,它穿越了15部TVB剧,还获评“星爷御用龙套”,一跃成为周星驰的“吉祥物”。昨天,在馆藏中出现了一个“公鸡碗”和“公鸡盘”,上面都画着绿色的芭蕉叶、鲜艳的大公鸡和牡丹,吸引众人目光。

  负责潮汕组征集文物的泉州市文物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说,鸡与“吉”谐音,牡丹又象征着富贵。陈建中介绍,在闽南的农村地区,以前也有画着公鸡的类似餐具出现,算得上是闽南与潮汕地区文化的共同之处。(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

专题: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摄影师镜头下的“巴夭人”
下一条:泉州一在建工地 五旬保安追完小偷后不幸猝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