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进入雷电高发期谨记防雷守则 平均6人/年遭雷击
闽南网5月4日讯 5月至9月,是泉州雷电高发期。市防雷中心统计显示,近12年来,泉州雷灾达1080起,平均每年90起;82人伤亡,伤亡各半,平均每年6人遭雷击。
日前,重庆一男暴雨天戴耳塞上网,不幸遭雷击身亡(本报5月1日A11版曾作报道)。泉州已经进入雷电高发期,“雷击”事件引人关注。
暴雨天戴耳塞上网真的会引来雷击?如何避免遭雷击中?为解开这些谜团,记者专访市防雷中心副主任陈承滨。
雷击缘起戴耳塞上网?
“从报道的现场情形来分析判断,与耳塞无关。”陈承滨说,因为连接耳塞的笔记本电脑是完好的。假如,雷电通过笔记本电脑这一导体,再通过耳塞击中人,那么,雷电产生的瞬间强大电流,会将流经的电脑烧毁。
耳塞的绝缘体能救命?
耳塞或固定电话机,与人接触的部分,装有绝缘体设备。有市民认为,雷雨天接固定电话,或者戴耳塞上网就没事了。
陈承滨说,这是误区。电击穿绝缘体的距离,一般来说,一万伏可击穿1厘米距离的物体。雷电形成的电压达上万伏甚至上亿伏,可以把空气击穿。“雷雨天接触耳塞、固定电话机,瞬间强大电流有可能造成耳膜破裂、人被击亡的后果。”
人是导体,为何会被击伤?
遭雷击时,人是导体,电压会导到大地,人为何会被击伤?
陈承滨说,闪电放电的时间是毫秒级的,人被雷击中后,身体是不带电的,被雷电高温烧伤只是表面现象,最危险的是电流对心脏和呼吸系统的伤害,容易出现“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并及时拨打120。
室内防雷守则
1.关闭门窗
2.不使用电器,切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
3.拔掉闭路电视线、网线等
4.远离带电设备
5.不接触建筑物外墙、家中铁丝网、金属窗
6.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管线(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等)
7.不要洗澡,尤其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8.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9.不要接打电话
户外防雷守则
1.立即寻找庇护所
2.前往低处躲避
3.来不及躲避则立即蹲下,两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但千万不要躺在地上
4.远离湖边、河边、海边、水库、滩涂、农村水田等水陆交界的区域
5.远离野外孤立的大树,山坡上的树木,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
6.不呆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附近
7.远离高压架空输电线的铁塔
8.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9.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带金属的物体
10.暂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更不能骑车在雷雨中狂奔;在汽车里要关好车门车窗
11.多人一起在旷野时,应相互拉开距离,不聚集一起
12.身处空旷地带、山顶时,不要使用手机,最好关闭手机(N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董加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