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80后男生花2年多 走遍刺桐城150多条巷子
80后男生黄强
走完150多条巷子后,黄强为自己的足迹手绘了这张地图
破柴巷今年就要动迁了
奎章巷处处是岁月的痕迹
闽南网5月3日讯 如果为古城泉州挑选一种独到的味道,它该是什么?是红砖、红瓦、红大厝的那抹耀眼的红,还是鬼斧神工的开元寺紫云双塔,抑或是“天下第一”的老子神勇?
“走进一条小街巷,你不知道终点在哪,可能走一走,还有‘巷中巷’的惊喜等着你。”这是80后男生黄强,用脚走出来的属于他的泉州味道——刺桐百巷。
黄强的新浪微博名为“正港泉州强阿”。他是市环卫处机修厂员工,出生于鲤城区文化宫畔。百源川池的美,游乐场的热闹,填满了他的儿时记忆。他总觉得,古城泉州有独特的韵味,可有次陪朋友游玩,对方却抱怨泉州没什么好玩的!
于是,他萌生了这个想法——走街串巷,在微博上宣传家乡的美好。
2011年7月,黄强毕业了。从家对面的祖师巷走起,只要有空,他就骑着电动车,或步行,到各街巷走走。2年多来,他把老城区150多条巷子走了个遍,很多都走了四五遍,说起走过的任何一条巷子,他都头头是道。
拍下巷子的自然风光,与巷子里晒太阳休憩的老人家话仙,挖掘巷子的故人、故居、宫庙等传说。还有不懂的,他就到处查阅方志委编制的书,到书店淘古书,进行佐证。等一切整理有绪,他琢磨着每一个文字,把这些巷子发上微博。
前些天,黄强版本的“刺桐百巷”在微博上发完了,他在结束时,上传了所走百巷的门牌1号,以及手绘地图的完整版。
看点1:“大郎和二郎”八竿子打不着
位于东街东侧的二郎巷,因巷内供奉二郎庙而众所周知。但你知道,泉州还有条大郎巷吗?只不过,除了名字有点瓜葛外,这两条巷子的联系却是八竿子打不着。
大郎巷位于涂门街东观西台西侧。巷中阿伯、阿嬷都不知这巷名的由来,“强阿”在书店里淘得一本古书,书中有云:这条巷子,因以前巷中住有赵大郎而得名。但还有待考究。巷子里还有童年的溜冰场呢,喜欢怀旧的朋友不妨前去瞧一瞧。
看点2:奎章巷是泉州最有钱的巷子?
泉州最有钱的巷子,在哪呢?答案就在奎章巷。
奎章巷位于钟楼南侧,基督教教堂斜对面。这里可以通往好几条巷子,绵延着帽巷、螺珠巷、会通巷。因旧时巷口有“奎章坊”,故名奎章巷。
为何说它是最有钱的巷子?以前,这条巷子里住着清朝四川总督——苏玉廷及其族人。传说,因家族显赫,有钱人很多,有人曾用金砖来造房子,而后人翻建时也挖出不少金砖,故此巷又称金砖巷。
看点3:挽住即将逝去的“破柴”光阴
破柴巷位于北门街中段,可以连接到模范巷。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破,不过,这里可是英雄旧地。抗倭英雄俞大猷功成身就后,所建的府邸就位于附近的都督第巷。当年,俞家军驻扎在俞府附近,兵营设有食堂,常有士兵在路上劈柴。因为,闽南话“劈柴”叫“破柴”,巷子因此得名。
听说县后街至模范巷今后要动迁了,趁它还在,去看看吧。
看点4:巷名谐音引发的啼笑故事
许多巷名听起来有点俗,但大俗即大雅,背后都是一段段光阴的故事。
九史巷位于西门头北侧,因旧时陈氏家族祖居于巷,历代以来有九人为官,俗称九仕巷,后改称九史巷,乡人讹称“狗屎巷”。
此外,市区还有两条“狗屎巷”,一条在今文庙东侧,称讲史巷,为纪念巷中一学者而名;另一条在西街头距钟楼200米全芳面包店边,称究史巷。
刺桐城里仍有上百条小街巷,它们有它们的故事、传说和独特的味道,只要你愿意去感受、去发现,你就能体会什么是泉州味道。(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田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