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踊跃“寻钉” 3大原因造成“坑人”钉头
志愿者将地上的钉子用锤头处理平
闽南网4月23日讯 减速带破损,露出残存的钉头,碍眼还危险;护栏更换后,留下连串小钉子,车辆须放慢过;等个公交车,还得小心看路面,小心有钉头。昨天起,本报联合泉州市市政公用局发起“寻钉”行动。在众多的线索中,“钉头”大致可分为上述三类。
1.减速带破损、失修
昨天下午,记者根据读者热线,逐一回访“坑人”路段。
在市区祥远路与田淮路交叉口,减速带破损严重,露出的钉头特别明显。本为减缓安全隐患设的减速带,不但没起到作用,还增添了不少危险。“要是车速一快,后果不堪设想。这减速带破了至少好几个月,都不见有人来维修。”
骑着电动车经过的居民林女士抱怨说。市民林先生则举报,市区九一街益华电脑城旁鲤城区机关幼儿园外,一道减速带破损,露出两个钉头,“小朋友经过实在危险”。市区云谷社区部分路段,也出现减速带破损现象。
2.道路改造护栏更换
在市区宝洲街、温陵南路新车站一带,则因护栏改造出现“坑人”钉头。
宝洲街中段因道路改造,更换护栏,造成不少钉头残留在路面上;新车站也出现上述现象,成为昨天回访的重灾区;义全街苏宁电器旁的小段护栏边上,有两颗约4~5厘米的大钉头,尖尖的钉头露在人行道上,看着实在渗人。
3.公交站、站牌改造
记者留意到,因部分公交站改造,也出现不少“坑人”钉头。
比如,市区兴贤路建材市场公交站因站牌改造,留下好几个钉头,一“挺”好几个月。
回应:尽快清除整改
针对上述“钉头”现象,昨日,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尽快安排志愿者前往清除。
据悉,目前减速带设置涉及众多部门,有的是学校自行设置的,有的是社区设的,还有的是街道、政府以及企业设置的。
泉州市交巡警支队相关人士表态,针对读者举报的热线,交通设施大队将派人员前往查看,如果是属于他们的,将尽快完成整改。日常,他们也建立了巡查队,部分路段护栏,因商家自行拆除,或是被车辆撞坏,所以出现“钉头”。他们与施工队签合同,在护栏维护、更换时,也包括对地钉头的清理、处置。
交巡警支队也欢迎市民举报,一旦发现护栏周边出现钉头现象,读者可拨打110、122,或发微博@泉州交警报料,他们将及时前往查看并整改。(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田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