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后城有个爱箫人 自制“萨克斯”形洞箫

2013-04-12 08:42 来源:闽南网 2

杜志阳展示自制的“萨克斯”形洞箫
杜志阳展示自制的“萨克斯”形洞箫

  闽南网4月12日讯 自小眷恋南音,12岁习南音、制洞箫。

  制作的洞箫,甚得南音人喜爱。

  梦想做低音洞箫,令洞箫内外兼修,达到表里完美。

  他是33岁的杜志阳。

制箫竹子各异同

根根是挑战

  “悠……呜……”

  轻握箫管,阿杜的箫声悠扬,似水流、若风起,从他的工作室徜徉在后城街。

  曲终,他拿起一根竹子,这竹采自山中,有十目九节,是制作传统洞箫的好材料。

  只见,他手持铁棒,一节节打通竹管,再开V形口,边吹,边听,边钻箫孔。

  直至调子、音色圆润,他才露出微笑。

  每根竹子都不一样,制箫难度自然各不相同。正是因为有一个个挑战,对他来说,有着无限乐趣。

入行

偶然间接触

从此痴迷上

  点根香烟,他在淡淡烟雾中,坠入往事中。他生于洛江马甲,与生俱来喜南音。

  偶然间,走上南音路。一十有二时,小学五年级,一次夜自修,他拿老师的箫管试吹,竟吹出声响。老师欢喜,要授他箫艺。

  白天在校学箫,回家苦于无箫可练。他砍竹制箫,用烧红的铁棒,在竹上烙出圆孔,这便是他的第一根丝竹。

  他意外,老师夸这洞箫,音色、音准好,得了莫大鼓励,至此,他痴迷于南音。无论走到哪,总带着根丝竹。

  初中,沉浸于箫管中,常登台演奏。他一心只有洞箫,只要能吹奏,便欣喜若狂,似得心爱玩具的孩子一般。

练功

广交南音友

切磋增功力

  一十有八,来泉打工,阿杜洞箫不离身。

  空闲时,他喜到泉州工人文化宫听南音。与老者为伴,一听三个钟头,闭眼、聆听,悠扬乐曲,他很享受,头轻轻转一圈圈……不仅文化宫,他还常到清源山下、东海村庄,去寻找南音。

  他还常向洞箫乐师请教,聊聊南音,说说洞箫制作。结识不少南音人,常与大家切磋、讨教,演奏、制箫大有增益。

  二十有六时,他入泉州工人文化宫南音社,每晚演奏、功力倍增。

  同年,他拜陈强岑为师,此人是八闽“箫笛奇才”,令他首涉低音洞箫。

梦想

恩师常点拨

制箫盼创新

  拜陈强岑为师后不久,他幸识泉州南音乐团副团长曾家阳。两位前辈,与其亦师亦友,每制新箫,他常邀前辈吹箫点评。前辈的恳切意见,让他制箫水平频频提升。

  如今,他所制洞箫,不只在泉州南音界有名气,在国内亦畅销,甚至有美、法、东南亚的人,找他定制箫管。

  他还追求内外兼修,洞箫音色圆润还不够,外形还需精致。于是,在箫管刻上自己的号——“无非”,字体有圆形、方形、楷书、篆书……

  另外,他喜刻冷雪、弄玉、听雨、洗心等词,颇富雅趣。

  近年,他初尝低音洞箫制作。工作室内,有几根低音洞箫,有如萨克斯形、超长版的……

  8岁女儿手小,握不住洞箫,于是他特制22.3厘米的小箫送她。此洞箫甚小,他觉已达人体极限,可能是最小的洞箫。

  其实,他还有梦,想在制箫上创新,让洞箫更便于演出,有更大的拓展音域、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继学 吕波 实习生 苏文标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尤权苏树林召开泉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
下一条:13岁女孩跟着陌生阿姨回家 见到妈妈却飙英语说“NO”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