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人行天桥将拆除 北迎宾大道改造6月将动工
昨日,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国道324线丰洛段(北迎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将于6月上旬动工建设。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优化设计方案。
全长6.8公里
分两期建设
据介绍,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北起洛阳桥,南至仕公岭立交桥,功能定位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60公里,双向八车道加辅道形式,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度68米,全长约6.8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为洛阳桥至火烧桥路段,全长约5.2公里,二期为火烧桥至仕公岭立交桥路段,一期工程总投资约9.77亿元(不含征地拆迁费用)。
据市交通委相关人士介绍,北迎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事关城市北大门形象,是中心市区东北片区改造和完善城市路网结构的迫切需要,该项目(一期)所有前期工作(包括招投标)在5月底完成,6月上旬动工建设。
华大人行天桥将拆除
北迎宾大道是通往洛江、惠安等地的出城通道,也是泉州一个进城窗口,沿途有不少卖场、社区和华侨大学校区,行驶较快的机动车和过往行人时常冲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因个别路段交叉口车流量过大,经常出现拥堵。
按初步规划方案,北迎宾大道将设行人过街通道10多处。其中通源街、华侨大学、城东街、安吉路、滨江路与北迎宾大道交叉处,将设置人行通道,通过信号控制,满足行人过街需求,而原有的华侨大学人行天桥计划拆除。在与安吉路、嘉琳广场、海韵街、南环路等交叉路段,将添置10个过街人行通道,采用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据介绍,北迎宾大道沿线共有交叉口20个,平均间距为350米。由于沿线交叉口数量众多,为减少对主线的影响,规划提出,对次要相交道路,进行右进右出控制;而对于重要相交道路,采用主线上跨或下穿、辅道与相交道路平交的形式,既保证主线车辆的畅通,又能满足转向交通的需求。
全线设置三个上跨
项目一期共有4个节点设计,分别为滨江大道节点、万虹路—安吉路交叉口节点、城东街—华侨大学节点、通源街交叉口节点。其中,城东街—华侨大学节点采用下穿通道,建设规模为双向六车道,全长740米,其余三个节点均采用双向六车道主线上跨。
滨江大道位于洛阳江南侧,是洛江规划的外围主干道路。滨江大道节点将采用北迎宾大道主线上跨滨江大道后,与现洛阳桥闸相接。万虹路—安吉路节点处,北迎宾大道主线采用上跨的方式,设置“菱形立交”,在主线跨线桥前后设置主入口,转向交通进入地面辅道后,与万虹路平面交叉,并对万虹路—安吉路地面交叉口进行拓宽渠化设计。城东街—华侨大学节点处,北迎宾大道主线双向六车道连续下穿城东街和华侨大学正门,地面辅道与城东街和华侨大学正门平面交叉。由于城东街和华侨大学正门间距仅200米,设计华侨大学正门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同时,结合主线下穿方案同步设计华大大门前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华大大门前道路宽度按80米控制。通源街是城东双阳组团内部主干道,东端起于滨江路,西端止于61号路,两端都没有延长线,道路中间为火烧桥排洪沟。通源街交叉口节点采用北迎宾大道主线上跨方案,可满足远期交通需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