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逝在异乡60载 家人寻一方碑石了一段牵挂
60年了,刘有吉终于找到叔公的墓
闽南网4月1日讯 60年前的1953年7月16日,一场历时36个小时的东山战斗保卫战,仍萦绕在一些人的心里。年仅22岁的刘大妹牺牲在战场上,从此与家人诀别。为了寻他的墓,爷爷交代父亲,父亲交代儿子,开始了漫漫60年的寻墓之路。
前日,刘有吉终于完成爷爷的临终嘱托,他叔公的墓就在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当年,刘大妹牺牲后,和400多位烈士被埋在了东山。他也在那,等着家人,也等了60年。
认墓:信息基本都对
昨日一早,在厦门工作的刘有吉坐车赶往东山战斗烈士陵园。
“一排、二排、三排……刘大妹!找到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烈士公墓,刘有吉终于找到家人寻觅60年的墓。
“第贰佰柒十贰三营十连战士,籍贯是福建省南安县十区县城村。墓碑上的信息基本对得上,只是县城村应该是鼎城村。这里应该就是了。”刘有吉说。
轻轻将带来的白色菊花束放在墓碑前,默默鞠了个躬,刘有吉连忙打电话回家报喜。接到喜讯,他的叔叔连声说,“找到就好,找到就好”。他说,等过几天,自己也要去一趟。
公墓下,埋的是刘有吉的叔公,刘大妹。他听叔叔那一辈人讲,1953年1月,刘大妹参军入伍,当年7月,牺牲在东山保卫战场上,年仅22岁。因为没结婚,没后代,宗族商量后,就把他父亲过继给了刘大妹。直到现在,他家每年还能收到南安市民政局送去的烈属挂历和100元慰问金。
寻墓:几代人的牵挂
刘有吉说,叔公死后,家人找他的墓找了很久,此事一直搁在他爷爷心里。24年前,爷爷临死前,还特别嘱咐父亲和叔叔们,有机会还要到东山找一找。
不过,那时他才3岁,此后也一直忙着学业。直到今年,工作两年的刘有吉,想起爷爷的嘱咐,抱着一线希望,通过网上烈士名录查到叔公所在部队的信息。
在同学的牵线下,驻扎在东山的解放军某部,发动战士在打扫陵园时帮忙寻找。前日,部队杨干事传来好消息,找到刘大妹的墓了。
1953年7月16日的漳州东山保卫战,被认为是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战,迄今刚好60周年。漳州退休老干部吴海盐曾是一名老兵,当时驻守在东山战斗增援部队的主力团。他花费20年所著的《雄镇海疆》一书,详细记录了60年前的这场战役。
吴海盐告诉记者,当时这场战役历时36小时,目前埋葬在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的,有400多位烈士,相当一部分是像刘大妹这样的年轻战士。
东山战斗纪念馆杨馆长介绍,东山保卫战结束后,就在战斗的地方,建起了现在的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牺牲的战士都就地掩埋了。
据了解,刘大妹的家人清明扫墓,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到当地民政部门开具介绍信。烈士陵园将根据介绍信,按三个人的标准,给予报销车费,并安排吃、住。(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黄颖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