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高铁站前大道 明朝官员黄思进墓昨复建竣工
闽南网3月30日讯 昨天上午,黄思进墓葬整体迁移复建竣工,黄氏宗亲按原来明朝墓葬规制将其墓葬向东南前移,以避开正在建设中的高铁站前大道。据介绍,黄思进与其三位夫人的墓葬属明朝中期规模较大的墓,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从三品大官
墓葬坐拥山头
黄思进的父亲曾担任琼州知府,黄思进于嘉靖九年(1530年)出生在泉州笋江边。18岁进秀才,22岁登举人,32岁举进士,先后在江西、浙江、湖北、广东等地任要职。因为担任过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被其家族后人尊称为“布政公”,文史专家称,其地位相当于当今的“省部级”。黄思进去世后,安葬在“金星山”,即现在的丰州镇后田村。
虽然几经劫难,所幸黄氏后人还保留有墓手、墓碑、供台和墓室。2009年3月25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两墓曾被列入南安市不可移动文物并登记在册。
移至道路绿化带予以保护
2011年初,泉州为建设高铁站前大道,黄思进及其夫人两座墓葬都在道路红线范围内,甚至墓两侧路基都已经布设完成。黄氏宗亲护墓心切,最终经泉州市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将两座墓葬整体平移至道路绿化带范围内予以保护。
据介绍,主墓新址比原来向东南方向平移40米,另两位夫人的合葬墓向东南前移70米。搬迁时曾用吊车将糖水灰黏合的墓室整体吊移,将原本所有石构件全部再利用,并修复被毁坏的部分。
昨天上午,择时举行谢土仪式,恰好值清明时节,黄氏宗亲数百人参加了竣工“谢土”仪式。黄氏宗亲告诉记者,黄思进一族属于紫云衍派,是黄守恭的后代。黄守恭唐朝时期富甲泉州,他一生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泉州的开元寺,就是他筹建的。黄守恭至今仍安葬在泉州西郊北峰,上世纪80年代,修建漳泉肖铁路时,为了保护黄守恭墓葬,铁路还特意修改了设计方案,最终使古墓得以幸存。(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郭韶东 谢明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