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 泉州20名爱心志愿者为7老人送温暖
曾天从、吴楚夫妇
陈纯英
李迎斌
闽南网3月12日讯 端去香喷喷的肉,送去舒适软暖的轮椅,递上对症治疗的药品,伸出整理家务的双手;检修用电、用气、用火情况,把好生活“安全关”……
今天上午9点,近20名爱心志愿者,将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楼下集合,一起去看望7位需要帮助的空巢、特困老人,为他们送上温暖。
连日来,本报发起学雷锋特别行动——关爱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引起广大热心读者和相关单位、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大家都想献出一份爱心,报名参与者众。
“这些特困老人群体,确实是最需要帮忙的。”昨日,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霖说,海都报关注空巢老人的报道,反响很好,她每篇都看,深受感动,媒体就是要起“牵线搭桥”作用,让更多的特困老人,得到日常化的帮助。
商黎霖称,关爱老人,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都很重视。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就有一项涉及老人——为1800名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预计4月份启动,目前正在确认人员名单。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每月给300元服务券,用于委托服务机构,比如家政、上门给老人服务。”
“我们还将进一步调研,在城区帮特困老人建安居房的建议。”商黎霖说,尤其是老城区一些特困老人,在不符合三无(无退休金、无子女、无房子)情况下,无法送到福利院或养老院时,还只能住在老宅、古厝之中,而这些居所往往是危房,存在火患等安全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让爱心延续,将善举传递。本报学雷锋特别行动仍会继续,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当一名爱心志愿者吧!期待您的热情参与!
【老人讲述】
陈纯英阿婆:独自一人在家没个说话的人
阿婆陈纯英今年83岁了,她家在泉州市区前坂,家里光线很暗,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陈阿婆的儿子10多年前去世,儿媳赵女士平日里照顾她。可是,赵女士在城东街道的一家纸箱厂做杂工,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赶到近10公里远的工厂去上班,能照顾老人的时间很少,赵女士一个月七八百元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赵女士说,婆婆前年10月份摔倒了一次,左脚骨折过;加上右脚还有风湿,老人行走很是不便。吃饭、洗脸等,都需要有人照顾。她去上班的时候,婆婆一个人呆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很寂寞。
“街道和社区的干部都很关心我,有人来看望的时候,陪我说说话,我都特别高兴。”陈阿婆说。
曾天从、吴楚夫妇:辛苦大半辈子不想拖累女儿
阿伯曾天从今年87岁,阿婆吴楚今年92岁,两位老人已相携走过大半个世纪。曾阿伯有中风,去年摔倒一次,头部缝了好几针,吴阿婆不仅耳聋,双腿还无法走路。
两位老人平生务农,没什么家底,育有一个女儿,女婿是倒插门。一家人挤住在东湖街道东湖社区一栋石头房里,生活很是清苦。
“家里收入主要靠我们夫妻俩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女儿说,丈夫四处打小工,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过来,她得照顾两个老人,打工的机会总是更少,“我们希望能多揽到活,赚些钱,给两位老人改善生活……”
“看着他们那么辛苦,我们心里挺难受的。”曾阿伯说,自己辛苦大半辈子,还要拖累女儿,真希望家人不再操劳。
李迎斌阿伯:因病独身未婚想供养女读书
今年64岁的李迎斌阿伯,住在鲤城临江新桥社区一栋民宅。民宅是李阿伯两个弟弟合建的,腾出一间给他住。
李阿伯有先天性心脏病,没钱医治,怕耽误别人,一直独身未婚。8年前,李阿伯一次摔倒后,脊椎骨脱落,没钱治疗,肢体二级残疾,至今无法走路,只能靠轮椅。如今,随着年岁的增加,李阿伯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使,得了个视力二级残疾,近视1300多度。
“这些都不要紧,我操心的是我闺女。”李阿伯有个养女,快20岁了。李阿伯说,这个女儿很懂事,学习成绩还可以,喜欢读书,想进修大专,可家里没钱,希望能有好心人帮帮她。
【志愿者说】
邓女士:亲自煮一碗好肉,送给老人吃
30多岁的邓女士是永春人,在市区做一点小生意。她的父亲去世十多年,推己及人,她说,她的父亲不在了,去孝敬别人的老人也是一件好事。
她在海都报上看到了林香治阿婆的艰苦生活,很想去“孝敬孝敬”,她说,要亲自煮一碗好肉,送给老人吃,买一套新的衣服,给老人送去。以后逢年过节,也要探望探望这位老人,去帮助她一下。
想给老人送东西的志愿者还有,家住泉州市区的吴女士,她看到报道中吴端喃阿伯生活艰苦,很同情,她想为老人送去一把轮椅。
苏小姐:
想给他们带去灿烂的笑容
22岁的苏小姐是晋江人。她说,要去看望粘雪霞阿婆与柯世谦阿伯,陪他们聊天,想给他们带去灿烂的笑容。
苏小姐说,她以前曾经在泉州做过义工。她看到本报志愿者们陪同老人逛西湖公园的报道,照片中老人的笑容很灿烂,“我被这种灿烂的笑容打动了,我记得陪伴自己的外公外婆和奶奶时,他们也会有那样灿烂的笑容”。
想陪老人聊天的志愿者还有,今年34岁的张先生,他在泉州市区一酒楼做厨师。他从报道中看到,粘阿婆卧床40多年,儿子也去世了,很可怜,想去看望一下粘阿婆,陪她说说话。现在泉州一家食品厂打工、21岁的江小姐说,报纸上报道的4位老人太孤单了,她想去看望他们并陪他们聊天,“我很活泼,会招老人喜欢的”。
王朝丹先生:
派药师去给老人量血压
泉州新紫金医药连锁店总经理王朝丹先生称,84岁的粘雪霞阿婆发烧了,只能用浸过冷水的纱布贴在自己的脸上,有心脏病,却舍不得用速效救心丸,这种遭遇非常令人同情。他想给粘雪霞阿婆送去速效救心丸和治疗发烧的药。90岁的柯世谦阿伯腿脚不便,他想送去钙片和风湿膏药。
王朝丹先生说,他还将派出驻店药师去给老人们量血压,测血常规。
想给老人提供医疗帮助的志愿者还有,泉州儿童医院的眼科医生方先生,他准备给因白内障失明的林香治阿婆进行治疗。在泉州市区开酒楼的黑龙江人吴先生则表示,粘雪霞阿婆的孙子王赐福如果愿意到他的酒楼上班,工资少不了,可让粘雪霞阿婆不再缺医少药。25岁的泉港人庄先生说,他懂得一点按摩,如果有需要的话,他还可以给老人按摩。(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董加固 俞志村 谢明飞 黄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