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萍:泉州“金改”主攻 实体经济、实体金融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
闽南网3月7日讯 泉州坐拥民间资本2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三个“金改区”后,如何撬动这份资本,为实体经济服务?
昨天是福建代表团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泉州“金改”,瞄准实体经济、实体金融这两大主攻方向。泉州致力于拓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渠道,助力民企发展。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泉州建立了区域征信系统,打造金融服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泉州市政府专门设立了“金改”的专项资金,组建再担保公司,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政府还组织了600多场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对接会,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200亿元的资金信贷,并设立了36亿元的融资债。
三大措施主推产业转型升级
黄少萍介绍,泉州的“金改区”,瞄准的就是实体经济、实体金融,并确定了两大主攻方向。其中第一个就是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在产业建设方面,拓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渠道。尽量把泉州这2万亿元的民间资本撬动起来,使民营经济如虎添翼。目前,泉州有3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有5个超500亿的产业集群,当前又在重点企业设立全产业链的风投、创投和产业基金,力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全过程的金融支撑。
其次是龙头企业的培育方面,充分运用金融、资本的力量,来培育航母式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还有奖励政策,来引导、推动企业上市、改制,进行品牌建设。泉州现在有上市企业77家,累计融资430亿元,用于技改、研发、产品开发,还有生产、销售、市场的开拓等。
“金改区”批准下来以后,泉州又运用“金改区”的政策,来引导企业进一步进行资本运作,运用金融资本的力量,进行强强联合,品牌运作,创国际品牌,在国际、国内等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打造长青企业、百年老店。
第三个方面,就是创新驱动。通过引导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泉州在辖区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设立金融机构的支行,引导企业进入新三板,力图培养中小企业向“科技小巨人”迈进。
四轮驱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在记者会上,黄少萍介绍,泉州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个是建立区域的征信系统,打造金融服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全市的中小微企业,进行金融服务现状调查,同时要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建档,进行信用评级。一方面了解小微企业对金融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全市的金融资源为他们服务。
第二是培育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比如说,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泉州现在就有小额贷款公司26家,典当企业44家,投融资担保机构48家,还有股权投资交易机构和股权交易中心、运营中心,最近又组建了2家金控公司。
第三是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泉州市政府专门为此设立了“金改”的专项资金,设立再担保公司。
第四是在金融服务方面,加大力度,进行创新和运作。通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年”活动,组织600多场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对接会,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200亿的资金信贷,还设立了36亿的融资债,通过这些措施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黄少萍表示,泉州将进一步运用好“金改区”的政策,进一步推动泉州实体经济和实体金融的发展。(记者 练仁福 杨永敏 赵杨 林忠锦 马海涛 福建日报 新华 后方记者 徐锡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