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寻根梦:省新刘氏和苍南刘氏 先祖名同祖籍也相近

2013-03-02 09:18 来源:闽南网 0

  温州苍南刘氏一世祖之父名“常茂”,南安省新一处刘姓族人明代先祖名字也叫“常茂”;

  苍南刘氏先祖墓碑上写着其祖籍地为“南安金田岁慕”,南安省新这一处刘氏聚居地,古时归“金田乡”管辖,现今地名为“细茂”,闽南语发音与“岁慕”一致……

  将这些关联信息摆在一起,就如听到齿轮吻合的“咔嚓”声,让寻根几十年的苍南刘氏族人颇感欣慰。苍南刘氏的先祖刘汝淮在明朝末年从南安迁往温州,留下祖籍地是南安金田的记载(详见本报前日A12版报道)。寻根故事得到许多读者关注,50多名热心人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提供线索。

  得知这些线索,苍南的刘荣锋很兴奋。他说,近期将与族人相约,尽快到南安探寻,进一步核实线索情况。

寻根线索很火爆集中指向南安两乡镇

  温州苍南灵溪镇渡龙办事处埭头村,有刘氏族人1500多人。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为寻根,他们跋山涉水,走过南安多数乡镇,还去过安溪长坑、田中、蓬莱。

  他们的寻根梦感动了众多读者,这两天,提供线索的人纷纷打进热线。南安诗山的洪先生说,诗山镇有个地方叫金田。《泉州文库》办公室副主任杨清江就此翻查《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得知诗山镇鳌埔山村底下有个自然村叫金田,但鳌埔山没有刘姓居民。

  石狮人洪先生在香港探亲,看到温州刘氏寻根的报道,特地打来电话。十几年前,温州洪氏也到南安寻根,巧的是,洪氏族谱记载的祖籍地也是南安金田。“根据洪氏族谱记载,当年金田就是南安省新镇的几个农村。”

  50多条线索中,如今省新镇或金淘镇的村庄极有可能是苍南刘氏要找的南安金田。

金淘镇占石村刘氏祖厝剩断壁残垣

  金淘镇占石村69岁的叶潮生昨天打进热线。他说,占石村长安自然村有个角落叫金田,那里曾经有刘、张、陈三大姓,后来不知为何,刘氏族人迁离了,并把祖厝托给姓叶的人。占石村有座山叫虎耳山,还有个小山丘叫虎头山,挺像苍南刘氏要找的。

  昨天,我们见到了曾帮刘氏保管祖厝的老人——76岁的叶为燕。他出生不久就与家人住进刘氏祖厝,住了30多年。他带我们穿过田地,来到一片断壁残垣,地基是石块砌成的。他介绍,刘氏祖厝占地一两亩大,“那是上下落的古厝,上落有五间,下落有两间,两旁各有书房。”

  至于刘氏族人为何突然间离开这里,如今占石村已很少人知道。叶为燕曾听长辈说,他们住进刘氏祖厝时,那里还有个叫刘夏婶的老人。老人去世后,房子就由叶家保管。40年前,叶家搬离祖厝。目前,村里已无刘氏族人。

省新镇满山红村明代墓碑是印证

  在省新镇满山红村,村民说,明末清初时,满山红这地方就叫金田。

  从小生活在满山红村的林业老人,今年63岁,曾在镇党委办研究文史。他介绍,满山红村附近的村庄古时叫金田乡,一直到民国年间还有这叫法。

  满山红村65岁的退休教师刘贤远说,满山红村的“细茂”,与温州刘氏族人所说的“岁慕”,用闽南语发音是一样的,可能是年代久远,写不一样了。老刘带我们从329县道爬上一小段山坡路,在细茂刘氏祠堂旁的村道边,有座古墓被一片小树林掩盖着。青石墓碑已向外倾斜,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出碑上内容,碑最上方书有“明”,右侧一排竖字“考常茂刘公”,左侧一排竖字“妣四娘魏氏”。老刘说,这个坟墓是细茂刘氏的祖墓,他们的祖先就叫“常茂”。

  苍南灵溪镇渡龙办事处埭头村刘氏族谱记载,一世祖刘汝淮的父亲名字叫常茂,与满山红村细茂的碑文一致。可惜的是,细茂刘氏的族谱多年前被毁掉了。(N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厝边记者 林继学 谢杨 实习生 苏文标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本周末北风忽至气温跳水 出门记得多穿点
下一条:泉州江滨北路由东往西方向增设20米护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