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市场需求下降 泉州菜农一天扔千斤菜
大量蔬菜卖不出去,只能拔掉扔在田间
闽南网3月2日讯 正月里,天气晴好,地里的叶菜长势喜人。原本指望着能卖个好价钱,江西来泉的菜农吴美兰却十分发愁:眼下菜价低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市场上蔬菜收购量骤减,每天都有很多菜卖不出去。拉到批发市场的菜整筐地倒掉,而地里那些过熟的菜,只能整片地割了,扔掉。菜贱伤农的现象再次上演。
这样的日子到什么时候才结束?泉州南环路坞石蔬菜基地的菜农们都和吴美兰有同样的问题,这些天,有的菜农索性不收菜,任凭菜在地里长熟、烂了。
泉州市经贸委市场秩序科科长林文荣分析说,节后需求下降和蔬菜供应量上升是造成菜价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一些结构性供求失衡的原因。他表示,菜农可以联系该科室,必要时,该科可以从中联系,让商超企业做一些临时采购。
【现象】
田间堆满扔掉的叶菜
菜农吴美兰说,最近送菜到批发市场,情况好一点能贱卖掉,情况不好一天就要倒掉两三筐。
昨日,记者来到泉州南环路坞石蔬菜基地,菜农吴美兰和儿子正在种菜苗,她身旁的菜地上堆着一堆剑叶。“卖不出去啊,没办法,只好割了扔掉,地要腾出来种新的。”吴美兰指着不远处,田头堆着的一大堆叶菜,告诉记者,那些是前两天割了扔掉的,接近2000斤,昨天又扔了1000来斤。
“前天只卖了50元,昨天卖了100元。一筐生菜150斤,才卖7块钱。”吴美兰说,这些天,每天可以收五六筐菜,可送到市场上,情况好一点能贱卖掉,情况不好一天就要倒掉两三筐。
另一位菜农李中太告诉记者,他从江西回泉州10来天了,只卖了一次菜。“实在卖不动,我懒得花工夫去收菜。”李中太说,现在他就任那些菜在地里疯长,这两天打算挑些嫩一点的去市场卖,那些长得过熟的,到时还得扔掉。
记者在坞石蔬菜基地了解到,这里有30多户菜农,有的来自江西,有的来自永春,每户人家大约种3~5亩,主要种的是生菜、油菜、剑叶、芥菜等叶菜,而眼下批发市场上,这些叶菜批发价大多是几毛钱,生菜和剑叶更是剩出很多卖不出去。
菠菜价格降到三年最低
农技员吴建军告诉记者,这两三年菠菜批发价大多在每斤2元以上,昨天只剩下每斤三四毛。
昨天批发市场上的菠菜价格是每斤三四毛。“有两三年没这么低了。”泉州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农技员吴建军告诉记者,这两三年,菠菜的批发价大部分是在每斤2元以上,最高点曾批到每斤五六元。可是,去年底开始,各类菜价节节下降,特别是菠菜价格,跌得非常厉害。春节时批发价还在每斤1元左右,这两天又连续下滑,昨天到了三年最低点。
“现在花菜还好卖一点,能高于成本价,上海青、菠菜都不够本了。”吴建军说,幸好延陵社区的菜农都还能把菜卖出去,没出现扔掉的现象。
洛江罗溪新绿明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林镇泉说,虽然他的销售渠道比往年有扩张,依然没办法把菜都卖出去。这几天扔掉的蔬菜也有几百斤。
【分析】
需求下降供应上升是主因
经贸委林文荣表示,眼下菜价便宜是全国性的,也是季节性的。过了这段淡季,价格就会上来。
“去年这个时候,蔬菜价格还不错,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这么差。”李中太很郁闷地说,现在去批发市场,熟悉的小贩们还都会来要货,但要的量都大大下降。
莆田的陈先生多年来一直从泉州贩菜到莆田,但这几天他“停业”了。“莆田本地的菜很多,价格又不比泉州贵,根本无须到泉州贩。”陈先生说,现在全国各地菜价都便宜,外调的菜根本没优势。
林文荣表示,春节后市场需求下降,是每年都有的情况,今年又碰上天气特别好,蔬菜生长快,使得供应大大增加,供大于求,便导致价格下降。眼下菜价便宜是全国性的,也是季节性的。过了这段需求较淡的时期,价格就会上来。
结构失衡也是一个原因
菜农安排生产时,常常是看到什么菜好卖,就多种一点,结果集中上市,造成了供大于求。
同时,林文荣也表示,结构失衡也是菜价大跌的一个原因。眼下虽然大部分蔬菜价格偏低,也有一些价格逆市上扬的。比如红萝卜,去年一亩卖个六七千元,今年可以卖到15000元左右。菜农安排生产常常会犯同一个错误,就是看到什么菜好卖,就多种一点,结果集中上市,就造成了供大于求。
吴建军的话也恰恰印证了这个分析。据他介绍,延陵社区的菜农以前种植菠菜都是几分几分地种,现在都种到一两亩,特别是春节前,菠菜价格不错,大家又扩张种植,结果春节后集中上市,一下大大拉低了批发价。
“这些年经常有外地商贩来买生菜,所以我们种的生菜比较多,一旦他们不来买,我们要么贱卖,要么卖不出去。”菜农李中太说,大家安排生产都是这样的,有人要价格好的,就多种些,但等种出来了,往往到了价格跌下来的时候。
【应对】
部门可帮忙联系商超采购
洛江一蔬菜基地负责人林镇泉认为,菜农最好能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按照市场订单安排种植。
林文荣表示,如果菜农在销售上实在没法自己解决,可以联系经贸委市场秩序科,该科将联系商超,做临时采购。他亦提醒菜农,不要因为时下价格低,就放弃或减少种菜,随着市场需求的恢复,特别是天气热以后,人们对叶菜的需求量会增加起来,叶菜价格就会上涨。
洛江罗溪新绿明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林镇泉一直致力于新农业发展,他表示,菜农最好能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按照市场订单去安排种植,这样即使有时供大于求,也不至于剩得太多。(N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沈雪燕 谢明飞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