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送出15副冠头联 帮许愿者敲开幸福大门
闽南网1月25日讯 1月8日,本报隆重推出新年策划——“幸福来敲门”,从几十万读者中挑选出15人,分享他们的新年愿望,讲述愿望背后的故事。
15名读者的幸福愿望,有的是为自己许的,但更多的是为他人,丈夫、家人、朋友……一桩桩美好的心愿,一段段温馨的故事,都是对幸福的美好祈望。他们的愿望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海都热线通968111变身圆梦热线。
和15名读者分享新年愿望的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这几天,我们邀请了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的知名书法家和泉州市楹联协会的作联高手,分别为15人作了一副冠头联,将他们的名字和幸福心愿写进喜气的对联里。
今天,我们将把这15副冠头联送到这15名读者手中,并送上我们的新年祝福。想知道对联的内容?敬请期待明天的报道。
回音壁
一群90后热心人要帮空巢老夫妻
昨天,东湖新村74岁的陈锦玲阿婆许下的新年愿望,引来一群90后热心读者的关注。
陈阿婆和老伴是空巢老人,家住4楼,孩子都不在身边,两人上了年纪,身体不大好,买来生活日用品,一到楼下就发愁着该如何把它们搬上楼。
很多读者看到陈阿婆的这个愿望后很感慨,更有几位热心的90后读者打进热线,希望能帮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老家在南安的欧阳小姐,今年刚满20岁,目前在田安路一带的美容店上班。“我想过去陪老人家聊聊天,帮他们去买东西,做点家务活儿都可以啊。”昨天上午,欧阳小姐看到报道后马上打电话联系我们,“其实我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只是觉得他们好像有点孤独,我爷爷奶奶也差不多这个年纪。”欧阳小姐说,除了休息时间以外,如果老人有需要的话,她也可以灵活调配时间。
另一位来自南安的24岁小伙子小陈,现在在市区宝洲街一家建材店打工。“你们能帮我联系一下吗,我很想为老人家做点事情。”小陈以前就曾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他说,想尽己之力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谢谢你们,也谢谢他们,真是麻烦大家了……”昨天傍晚,陈阿婆得知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和老伴,很开心也很感动。她说,平日里会努力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真的需要帮助时“再麻烦大家”。
车票款已汇出三胞胎的姐姐周末出发
还记得“幸福来敲门”的第一个心愿吗?
老家在江苏徐州的苏崇成一家,希望能有一张车票,把大女儿接来泉州过年,陪三胞胎弟弟妹妹过生日,过新年。下周二就是三胞胎的生日了,姐姐能准时赶到吗,三胞胎们很期待。
昨天,苏崇成告诉我们,女儿苏珍珍开始放寒假了。我们将这一消息告诉认领心愿的陈姐姐,她当即就通过网上汇款,把车票款汇给苏珍珍,“这样她就可以很快去买票了”。
“谢谢你们,也帮我谢谢那个大姐姐!”我们拨通苏珍珍的电话后,苏珍珍在电话那头怯生生地道谢。“好久没有见到弟弟妹妹和爸爸妈妈了,有点激动,很想他们。”苏珍珍说,她周末乘车过来,一定能在弟弟妹妹生日前赶到。
本报摄影记者加入陪亚东走出第一步
26岁的兰州小伙苏亚东爱好摄影,希望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老人的笑脸,并唤起社会更浓厚的敬老意识,珍惜、善待老人。他说,这个心愿没有尽头,能拍多少拍多少,但希望有个好的开端。
“我觉得,从开始拍摄第一张,这个心愿就算走出第一步了。”他希望从晋江磁灶大埔村敬老院开始这个心愿。
今天,本报摄影记者将与亚东一起,走进大埔村敬老院,拍下这里的一张张笑脸,为老人们送上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谢谢你们为了我的心愿这么辛苦,谢谢。”得知这个消息后,亚东一刻也没耽搁,马上跑去请了假。
这个很特别的幸福心愿,今天我们一起见证!
18件新衣备好了还有油米送温暖
昨天,怀揣着热心读者的爱心款,记者跟着霞淮社区的工作人员小陈一起到商场给环卫工买新衣。“给环卫工买的衣服一定要耐穿又保暖。”小陈说,要过年了,衣服还得选得喜气一点。一天下来,连续逛了好几个地方,才把18件新衣搞定。
剩余的钱咋办?社区工作人员一合计,决定给环卫工们买点年货。“油和米是最实用的,环卫工们一定会喜欢。”社区林书记说,她今天就要组织这18名环卫工开个年终座谈会,大家一起聊一聊过去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一起把新衣服、油和米送到他们手里。(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李秋云 张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