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规划36.7公里慢道水线 打造主题公园
生态湿地
洛阳桥
闽南网1月19日讯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正在设计一条环泉州湾的慢道水线系统,全长36.7公里,从黄龙大桥延伸到洛阳桥,沿途串起“刺桐印象”、“泉州湾景”和“湿地掠影”三个主题慢线系统。目前方案还在设计阶段。
该条慢道会将建好的和在建的慢道衔接起来,沿线设15处游客综合服务驿站,方便游客与其他慢线或公交换乘接驳,还提供有游客中心、医疗点、停车场、餐饮、公厕、自行车租赁等服务。
其中,江滨北路沿江段除了要做一条慢道外,还将同步提升两侧景观,改造滩涂和水湾,提升“笋江月色”,设置滨海主题公园,打造成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沿线景点:滨海连内陆
笋江公园、石笋公园、龙眼林地、江滨体育公园、桃花山脉、天后宫、接官亭、真武庙、枪城、滨海公园、滨海总部区、会展中心、后渚码头、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英殿古地、青莲寺、洛阳桥等。
驿站服务:可接驳也可休憩
沿线设有综合服务中心共15处,除了具有慢道驿站所有功能外,还包括慢道水线、慢道山线、快速公交流线等的换乘与接驳。功能包含咨询亭、治安点、游客中心、医疗点、停车场、餐饮、公厕、自行车租赁点等。
总体况概
位于环湾核心区
泉州慢道系统分为山线和水线,确定设计方案后,就将进入施工图设计,随后就是实施阶段了。其中,慢道水线位于泉州市环湾核心区,东起黄龙大桥,西至洛阳桥,全长约36.7公里。
参与慢道水线规划的是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家设计研究院互相配合,既参考了大城市的新创意和理念,更融入了泉州本地风土人情和习俗的元素。
慢道水线规划是在《泉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2012~2020)》的框架下制作的,泉州市有省级滨海绿道和市域绿道,串起“刺桐印象”、“泉州湾景”和“湿地略影”三段主题慢线。
建设进程
先建成熟的路段
目前,泉州市区,滨海公园慢线系统、金山公园接官亭至金山公园慢线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桃花山慢线系统建设即将完工。
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表示,慢线系统与机动车道互不干扰,建设时会尽量利用现有道路空间,实在没有条件建设的,会建外挑木平台,以在湿地上建木栈道的方式连接。
根据方案,慢线规划和建设以道路条件较为成熟的段落为主,包括万达区域沿江园路、法石文化街区域市政道路、防洪堤堤内市政道路区域等。
三段题主
刺桐印象之滨河休闲
集古城文化、生态体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古城漫游慢道,该段总长12.4公里,属于滨河休闲型绿道。
近期规划段落包括万达区域沿江园路、法石文化街区域市政道路、防洪堤堤内市政道路区域。远期规划包括防洪堤堤顶(高空)通道区域、万达(体育)公园园内道路、码头段区域出挑栈道等。
泉州湾景之滨海风情
集渔家唱晚、码头观光、滨水游乐于一体的泉州湾滨水畅游慢道,该段总长8.1公里,属于滨海风情型绿道。
位于晋江、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处,生态系统独具特色。近期规划段落包括丰海路(沿居民区区域)市政道路区域段、滨海公园海边园路区域段为主。远期规划包括码头区域出挑栈道、滨海公园园区慢道等。
湿地掠影之生态观光
集湿地观光、生态认识、林业科普于一体的科普畅享慢道,该段总长度12.3公里,属滨河休闲型绿道。
近期规划段落包括生态廊道、丰海路市政道路区域段、防浪堤区域段为主。远期规划则包括湿地区域栈道、生态保护区区域路段等。
江滨北路
演绎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昨日,泉州市规划局、泉州市住建局组织召开《江滨北路滨江景观规划》专题会议透露,旨在通过景观提升,解决江滨北路两侧公园的可达性和市民亲水性难题,将江滨北路打造成泉州版“清明上河图”。江滨北路沿江段,还将设置一条连贯的慢线道,北起黄龙大桥,南至丰海路枪城区域,全长约15.9公里。
目前规划方案已提交成果。方案设计人员介绍,规划将结合滨江北路两侧已有的滩涂和水湾,设置一处湿地观赏区,同时布设特色栈道和垂钓区。届时滩涂地有望变身特色滨水花田,将是市民不错的浅水戏水区,还是处浪漫的婚纱摄影基地。
泉州八景中的“笋江月色”也将进一步提升,把石笋移至湖中,设计一个大型“月色”雕塑于水中,采用现代声光手段,打造一个现代“笋江月色”景。
欢乐海岸将建影视城和枪城遗址,打造一处滨海主题公园;通过合理组织晋江水上游览路线,将各个码头与不同的滨江风光景点串联起来,结合节庆日,做好亮化工程,使游客夜游晋江都流连忘返。(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陈斯红 曾小琴 谢向明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