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外来工回家路 企业市民认捐8天的爱心馒头
爱心馒头店店员正在准备面粉“应战”
闽南网1月19日讯 “我们想认捐一天的馒头,送给即将返乡的外来工。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组建志愿服务队,到现场发放馒头。”本报春运策划报道“爱心馒头温暖外来工回家路”见报后,昨日上午9时,石狮深埕边防所的苗鹏所长第一时间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报名,希望“尽边防民警的绵薄之力”。
为给外来工的返乡路奉上一丝温暖,21日起,本报联合石狮市团市委、石狮市交通运输局、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共同主办此次爱心活动。在石狮市客运中心站内,将连续10天,每天免费为返乡旅客提供1000个热乎乎的爱心馒头。
昨日一天,就有30多位市民致电咨询此次爱心活动,有人还愿到现场帮忙,2家单位和6名市民各认捐了一天的爱心馒头。本报一负责人表示,将认捐第一天的爱心馒头,为外来工送上温暖和祝福。
如果您也想奉献一份爱心,认捐一天的爱心馒头(约400元),欢迎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报名。
【记录】
为做好爱心活动馒头店紧急备货
昨日上午10时,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的店员们端出一笼笼冒着蒸汽的大馒头,送到过往弱势群体的手上。
上午10时30分,馒头店的负责人阿峰拿起电话,向面粉店紧急求助——由于为外来工免费送爱心馒头,需要购进一大批面料、油料和白糖,“尽快在下午送到店里”。
下午3时10分,载着500斤面粉的小货车驶到馒头店门口,阿峰和店员小涂二话没说,就搬起100斤重的面粉,将货卸到店里面,并把油和白糖等原料也如数卸下。
“卸下货后,我们将对这些面粉认真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才可以使用。那样才能蒸出色、香、味俱佳的馒头,而不能因为是免费,而降低口感的要求。”阿峰说。
据阿峰介绍,如今店里每天要做1000个馒头给这些困难、弱势群体,还将再做1000个送往车站,给那些即将返乡的旅客,“店里也做好了打算,到时视情况而定,如果馒头数量不够,随时做好增加的准备”。
店员小涂也表示,这场爱心活动很有意义,他感觉有点“临战”的感觉。除将这些必需的原料备好,他也将调整好状态,打好这场“爱心战”。
【善举】
边防所长率先认捐“爱心馒头”
昨日上午9时,海都热线通968111工作人员接到第一个认捐电话,是石狮深埕边防所苗所长打来的,他希望认捐一天的“爱心馒头”。
苗鹏所长说,看见海都报等单位举办的这场爱心活动,他感到非常有意义,“让辛劳一年的打工者在登车返乡之际,拿上几个热馒头,让他们感受第二故乡的温暖。如果这场爱心活动分发馒头的人手不够,深埕边防所民警和协勤将组成志愿者,到现场为外来工们服务”。
苗所长说,他们服务的锦尚工业区有近2万名外来工,就冲着这一点,边防民警们也要参与到这次爱心活动中来。
上午11时许,石狮蓝堡国际投资公司的林友明董事长也致电本报记者,希望以公司名义认捐一天的“爱心馒头”。林董事长说,只要海都报举办的公益活动,他们公司几乎未落下过,如今又做“爱心馒头”,作为有责任心的企业,当仁不让也要站出来,为外来工们服务。
石狮市民潘立亚致电本报说,他也曾是一名打工者,如今虽为外企管理人员,也要尽上一份爱心。
今年50岁的吴平发是江西抚州人,也是石狮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他说,自己在石狮打工已20年,“我知道回乡路上很艰辛,希望返乡的人们能够平安幸福,我愿奉上一点爱心”。
【反响】
老人编“闽南四句”称赞活动有意义
李鸣修老人今年74岁,家住石狮市区五星社区,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也是一名编写“闽南四句”的行家。40多年前,李鸣修就喜欢用“闽南四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身边发生的关于真善美、假恶丑的事件,几乎都能成为他传唱的对象。去年年初,他曾将自己多年来编写而成的“闽南四句”作品出版成册。
昨日,李鸣修也看到了本报关于“爱心馒头”的春运策划报道。这位双鬓斑白的古稀老人,非常有感触。他指着报纸上的照片感慨道,“这样的爱心活动,体现了海都报作为都市主流媒体的担当”。
最后,李鸣修还用闽南语编了首“闽南四句”,称赞爱心馒头店以及此次爱心活动:永恒阳光馒头店,奉献爱心真可贵,弱势群体请免费,全国首例尚品味。春运期间搞活动,赠送馒头搁上网,专设爱心服务窗,贫困人群有人帮。(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华健 见习记者 廖海霞 文/图)
爱心馒头认捐名单
石狮深埕边防所1天
石狮蓝堡国际投资公司1天
市民潘立亚1天
市民吴平发1天
市民胡先生1天
市民李德龙1天
市民施小姐1天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一负责人1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